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2015-07-20 09:54:19)
标签:

旅游

南美洲

苏里南

新阿姆斯特丹

新阿姆斯特丹岛上有一座由荷兰殖民者建起的新阿姆斯特丹堡,从市区经陆路到城堡,必须跨过一条连接帕拉马里博和科莫韦纳区的跨海大桥──威登波斯桥(Wijdenbosch brug)。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大桥如彩虹般横架在苏里南河上,两岸距离不远,不过此桥建于20年前,已不足以应付目前繁忙的交通,尤其在每天上下班时间,是交通堵塞的尖峰,往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通过。导游为了避开这时段,安排我先游首都市中心,然后再过河前往对岸。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就在过桥的时候,我隐约见到河道中有一个黑色浮沉物。向导游打听之下,却只能得知那是艘沉没在河道中的德国商船,至于它的沉没因由,却是怎么问都得不到解答。

我唯有请教老朋友马小姐,才知道这艘叫Goslar的货轮,建于1929年德意志威玛共和国时期(Weimarer Republik),在1939年9月驶进了当时的荷属圭亚那(即今日的苏里南)。二战开始,1940年荷兰和她的殖民地与同盟国一起对德国宣战,德国船员唯恐货轮会遭到荷兰军队扣留,于是自行将货轮沉没于苏里南河道中,迄今已有整整75年了。

我相当好奇为何战后政府未打算将它打捞上来,却从导游口中听到这样的答案:当人们从海路驶进苏里南时,河道是必经之路,既然它沉没在此,正好可以做为当地一个「标志建筑」。奇怪的是我翻遍当地的旅游指引,始终找不到有关它的资料。反倒从网络上的一则消息发现近年沈船已有开始解体的迹象,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对河上船只造成危险。

或许苏里南政府可以参考美国在珍珠港战舰残骸上方成立美国海军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The USS Arizona Memorial)的做法,让人们可以在此凭吊历史,而不是任其在河中腐朽败坏。

刚登上新阿姆斯特丹城堡,未知是否因为我来自香港,那位印度裔导游便领着我来到竖立在河畔的华人纪念碑前。这块碑是在2008年由当地华人所立,纪念1853年10月20日首批来自中国的合同工人,他们在这里建造了种植场,从此在苏里南创业生根。由此算来,华人移民苏里南的历史已有162年。现在苏里南政府把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旅苏华人定居纪念日」,除全国放假之外,还举办很多纪念活动。纪念碑标志着中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华人移居南美的悠久历史。遥想先辈远赴万里拼搏的精神,我衷心地敬佩。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星形的新阿姆斯特丹城堡位置正好在科莫韦纳河(Commewijne river)入口处,每个角落都设有铁铸的炮台和瞭望塔,过去是守卫河道入口的重要军事基地,为的是保护岛上的种植园,以避免受到马龙人和美洲印第安人(Amerindian)的骚扰。经过多年修葺,城堡现今已修复成为一座露天博物馆。在种植园内可见到很多排水河道,是由荷兰人设计的水闸系统,逾百年来它们运作正常,可见设计的精妙,着实令人佩服。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城堡内有一座旧的司令官邸,建于18世纪,是苏里南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旁边还有小屋做为马车房和仆人住房之用,外面的花园空地放置旧时的山炮和武器。我进入官邸内部,举目所见,除了展示历史图片外,就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展品,相当贫乏。听说政府正准备筹募资金,尽快美化、丰富露天博物馆的内容,把它改造得更为完美,以便吸引更多旅客游览参观。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导游接着驾车顺着全国唯一的一条横贯公路,带我穿越与世隔绝、杳无人迹的蛮荒丛林,前往邻近圭亚那(Guyana,台湾译为盖亚那)的边陲港口城市新尼克里(Nieuw Nickerie)沼泽区观鸟。因为我并未随身携带护照,被边界哨站的军警拦住,无法获准过关,最后只能摸摸鼻子、折返市区。

苏里南这趟行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是乘搭小型飞机飞越苏里南的茂密雨林。

今次的小型飞机真的非常迷你,连同机师在内,加上我和导游,总共只搭载了3个人。事实上,第一眼见到飞机古董般的外观时,我已有打退堂鼓之意。坐上机舱后,发现控制板上有些螺丝甚至早已松脱,对于安全性更是忧心忡忡,真想放弃这趟空中游。只是费用早已支付过,若这时候放弃,实在心有不甘,唯有硬着头皮飞上天空。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虽然迷你飞机只是在5,000到6,000米高度间低空飞行,但飞行过程不断受到气流冲击,机身在颤抖中前行,整整三个多小时可说是「飘荡」在空中,期间我多次被吓得不敢吱声。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不过当透过窗外,俯瞰下面弯弯曲曲的亚马孙河道,那巍峨壮丽的崇山峻岭,还有那些悬挂在峭壁的瀑布激流,犹如一条条白色蛟龙翻腾在原始雨林中,击起万丈水花,如雨雾般随风飘飞……美景连连,令我浑然忘却自己身陷「险境」之中。迷你飞机一直飞到远方的桌山(Table Mountain,又称平顶山)后才折返,顺利结束这段「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飞机安全降落后,瑞士籍的机师悄悄告诉我,这段航程居然也是他的处女首航!我除了再次捏把冷汗,庆幸自己得以安然回返外,也恍然大悟难怪在飞行中,他也抓紧机会,尽情拍摄外面的壮丽景色。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我把飞行途中拍得的相片传给北京的老朋友分享,他们见到如此迷你的飞机,禁不住马上发来关心:「建议您下次别坐了,邓先生不仅掌管着公司大方向,还拖家带口的。」「它毕竟是小飞机,又是小国家,有一定的危险。」

待我惊魂甫定后,余下来的黄昏时间,改为乘搭小木船游览昔日荷兰人在科莫韦纳河边建立的村庄、农舍和种植园。我们在一处Plantage Frederiksdorp上岸,该农村最有荷兰风特色,沿着河畔的种植园在苏里南独立后早已荒置,不久前开发成特色酒店和餐馆,让旅客多了一处旅游地点。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老邓和中南美】苏里南(四)吃尽惊风散的旅程

经过三天陆、海、空紧凑的立体行程,我在南美洲最小国家──苏里南的旅程就此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