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大洋洲】大洋路上奇景多

标签:
伦敦桥十二门徒国家公园 |
我在大洋路纪念拱门稍事停留,向当年开垦荒山的老兵致意后,继续上路,直奔著名的「十二门徒岩」。
「大洋路上奇景多」这句话一点也不差,我们的车子顺着蜿蜒曲折、充满自然景色的公路前进,先后经过贝尔斯海滩(Bells Beach)、奥特威国家公园(Otway National Park),最后到达闻名于世的世界奇景─十二门徒岩(Twelve Apostles)。
十二门徒岩就在贝尔港国家公园内(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是由一组多块矗立在维多利亚洲南部海岸的巨大岩石,我坐在车上遥看,已发现奇特岩石是多么酷似人型,耸立在大洋中,蔚为奇观。
我早就听闻「十二门徒岩」是由12块石灰岩组成的名胜点,不过其中4块,因为经受不起长期风浪侵蚀,早已先后崩塌了,余下8块,就像「十二门徒」离去,留下了远渡重洋的「八仙」般,随着现在中国旅客不断增多,估计把此处改称为「八仙过海」亦为时不远矣。
为了用更好的角度欣赏这大自然奇观,我不惜一搏,先乘搭直升机在空中欣赏壮丽海岸风景,俯瞰「十二门徒岩」,乘坐的直升机属迷你型,包括机师在内,只坐4人,全程仅有8分钟,收费昂贵,因为导游老倪与工作人员熟稔,我只须付75澳元,便宜多了。
临登上机时,一位漂亮的女性工作人员突然要求每位乘客在电子版上签上名字,我以为是要预签「生死状」,后来才弄明白是要打印一张登机证(boarding pass),供我们自己留念用,不过她的举措还真把我吓了一跳。
我从空中猎影「门徒」岩石,真是非常值得,看到大自然造物者鬼斧神工的杰作,而且直升机飞行得相当稳,我们在海岸上空四周盘旋多遍,尽情饱览美丽的海岸和8位「门徒」,我也担心剩下这「8位」,最终也敌不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总有一天会崩塌,所以要欣赏这世界奇景必须趁早啊!
结束这段难忘的空中旅程后,我继续前往国家公园瞭望台,从不同角度观赏海中巨石,它们伫立在茫茫大海中,呼唤着已经消失远去的「同伴」,颇有一点感伤的意味。然后老倪又领我到不远的洛克亚德峡谷(Loch Ard Gorge),又叫做「沉船峡谷」,老倪说此处曾有轮船沉没,只有一男一女两人余生。我沿着瞭望台路线走去,一座拱门洞的岛屿拱道(The Island Archway),就在眼前,又有一座宛如剃刀背(The Razorback)般的陡峭长峭壁,海浪自吹穴(Blowhole)冲击溅起,不停地拍打着岩洞,发出了雷打的声音,奏起了一曲浪涛壮阔的交响乐。
另一个景点伦敦桥(London Bridge)是一块突出海面的大岩石,原来是连接陆地的岬角,尖岬有两个拱门「圆洞」,像「双拱」的泰晤士伦敦桥,过去有些英国人流放到此,被这块岩石勾起思乡情,因而将它叫做「London Bridge」,这又是天公的杰作。1990年1月15日,两位攀岩人士亲眼目睹「双拱洞」经不起海浪冲蚀,连接陆地的那段突然崩塌,变成离开海岸的独立岩石,现在断桥已代替「伦敦桥」了。
2000多万年来,南大洋的暴风大浪,不断地侵蚀这里松软的石炭岩悬崖,在波浪的冲蚀下,形成了海蚀洞穴,洞穴又逐渐变为海蚀拱桥,拱桥崩塌后,这些巨大的海蚀石柱就被海岸陆地分离开来,形成如今壮丽无比的自然奇观。
老倪还说海岸线景色多变,待黄昏落日时,海岸就披上金黄色,此时观赏「十二门徒岩」更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