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中国】拜帖匣

标签:
文化 |
这次我在北京的“文房一号”,又找到一件很特别的文物,是店主人的个人藏品,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央求店主割爱,终于如愿以偿,带回来收藏。
这是一件用檀香木造的雕花“拜帖匣”(或“拜匣”),看似清末时代的用品,虽然有小瑕疵,却无损它的雕花精美艺术。“拜帖匣”是古人盛放“拜帖”的匣子,用于送礼或递送柬帖的长方形小木匣。古时社会有森严阶级区分,不同等级阶层人物互访,都有不同规矩和礼仪。我经常看京剧,剧中人物拜访另一人家时,为表示郑重,会把请柬放入拜匣中,经管家传送到主人手中,有时如果是重要的帖子,还会上锁呢!
在《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有一段文字;“此病惟有前门棋盘街定神丹一服立效,恰好拜匣中带得在此”,在《官场现形记》也有;“点完之后,用纸包了一个总包,仍旧放在那个拜匣之内”,原来拜匣还有别的用法,古代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原来既高级而精巧的。
“拜帖匣”出现在明清时期,有些匣还以木盒形状,多用黄花梨、紫檀作用料,有些体积较大;是“帖匣”,内面还足够放置拜帖笔墨、银票票据、图章契约、文房雅玩等东西。“拜匣”的材质和装饰跟主人家的身份很有关系,是反映他本身的阶级身份外,从帖匣的雕刻装饰中知道主人的艺术眼光和文化修养,这样的“拜帖匣”是封建社会时代的阶级产物。
“拜帖匣”有大有小,我收到这款属于迷你型“帖匣”,可以容纳名帖,从形状看像是上访主人时,把自家的名字“卡片”放在匣内,由管家送到主人时,待主人打开匣子,知道来者何人,才决定接见。
这檀香拜匣的外表是以“人物庭园”雕刻,打开帖盖后仍有一股扑鼻的檀香芬芳气味。这款小玩意连秘书小姐Vicky和菲比小姐都开了眼界,她俩还拍下照片传到台北,让燕子看图猜物,结果都未能猜中,真佩服古人文雅高贵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