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2010-07-14 13:07:53)
标签:

避暑山庄

试马埭

胜景

游览车

文津阁

承德

文化

我们离开宫殿区后,眼前景色焕然一新,一片层峦迭嶂,幽壑纵横的山,完全是不同的山区景况,避暑山庄的山峦区正好挡住寒风自西北方侵袭,起到调节山庄气候的作用。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我们为了争取时间多看更多景点,唯有取游览车代步,作蜻蜓点水式到山峦区和湖区一游。游览车沿着林荫山径顺山势蜿蜒而上,先到驯鹿坡,遍地是丰茂的草,长得像茸茸如绿毯一样,是鹿群觅食生长的地方,继而再到另一个景点,二马道,这处是山庄最高处,我们下车四处取景留照,还未顾得上听导游小姐的解说,我已被面前山峦起伏的景色吸引着。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我们沿导游指点的方向望去,只见重重山峦,处处仙境,奇特的山石形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保卫着清皇朝的避暑行宫,我看到一柱擎天,上粗下细,上指苍藭,下临绝壁,形状似捧锤的磬钟峰,又叫捧锤山,旁边卧着一块蛤蟆石,昂首缩腹,欲腾空飞跃上蓝天之势,一旁是盘腿而坐的罗汉山,安然稳坐在山谷之间;再望过去,看到形态甚似的僧帽山,像一顶僧帽平放在山顶上,两山之间横架着一道天桥,这就是天桥山,另一边是鸡冠山,它翘首报晓,太多神奇又美丽的自然景色,我当然不肯坐失取景良机;只是群山距离太远,又未有带备长摄镜头,待下次重临“仙景”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尽情把美景留住。

 

其实研究奇山怪石成形原因;主要是承德属内蒙古台背斜与燕山沉陷带地带,经过长达7000多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不同时代的地层随着地壳的移动上升为陆地,形成低山斤陵的地质单元,经岩浆及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蚀作用,才造成了这样千姿万态的形状,再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各种奇峰、绝壁、奇石就出现在眼前。

 

导游还很详细地向我们说出每个山峰的动人故事和种种传说,更添上了它的神秘色彩,特别是磬钟峰,小伙子渔夫和龙女的爱情故事,更为动人。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二坡道”原是士兵骑马巡逻的坡道,沿着避暑山庄有一堵长长的虎皮墙,把庄园围住。接着我们乘车至另一康熙十六景中的第十六景─“风泉滿清听”,这是一处幽深憩静、溪泉流淌、树密草深,当轻风吹过,树响草鸣,是皇帝当年向皇太后请安时居处。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青枫绿屿”在山庄北岭的“南山积雪”和“北枕双峰”所在的两峰之间,这处山峦起伏,东临悬崖,西面山坡,是一座建筑在山腰间的一组别致的园林。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游览车自山区走至平原区,平原区又分三部分,东边是万树园,种有百年的古榆、古柳、古槐、树枝茂密,是皇帝围猎的场地,西部为试马埭,绿草如茵,在此策骑奔驰更是心旷神怡。我和佳玲也站上皇帝御笔“试马埭”碑上,留下到此一游足迹,放眼望向大平原,一望无际的草地,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大漠气派。另一部分就是以文津阁为主的大型建筑组群了。

 

文津阁仿浙江天一阁而建,是清代的藏书楼,导游小姐又向我们讲解文津阁的建筑特色,它坐北朝南,从外面看来是两层楼,而实际是三层,中间夹层用以藏书籍,古楼前堆放看多假山怪石,楼前面有古水池,古人的这样设计既美化环境又有防护功效,一举两得。

【老邓和中国】游山玩水─避暑山庄(二)
 

经她指点,可见到天下奇观“日月同辉”的景象,我们站在阁前,向池中望去,只见一轮新月在池水中抖动,转身抬头仰望天上仍是碧空晴天,丽日高悬,真是古人的设计心思精细,原来是在“阁”对面假山洞穴开了一个像弯月的缺口,阳光通过缺口折射到池中即出现此奇景,据说是皇帝考考和绅的一道设计难题。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曾经藏在“文津阁”内。

 

接下来就是游湖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