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鄧予立
鄧予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94
  • 关注人气: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邓随笔】用药

(2009-08-06 00:36:16)
标签:

杂谈

痌瘝触目实心惊 用药难如将用兵

邪毒务祛同恶寇 元和须保效金城

医肱三折斯能巧 经典常参道始亨

安得仙家甘露水 杨枝洒处尽功成

 

这首以“用药”为题的诗是我父亲在1984年所写的,他早年毕业于香港的中医学院,擅长内科、儿科等。由于经常见到父亲诊症开方,耳濡目染,在父亲长期的诊症论症的环境下,对中医学到底是培养了一点滴兴趣,也给我机会学会了自我的调理,现在偶然染上风寒感冒,都能照顾自己,找点成药服用,不致手忙脚乱,又不致害怕起来,不知所措。

 

上面这首诗我理解为老父身为中医师,对断症用药之道,比喻为用兵点将,调动不好,恶疾就如恶寇一般,非但未能药到病除,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病人加重病情,或用药不恰当,又会如列阵打仗一样,会延误战情,使病人延长了病魔的煎熬。医者父母心,作为一个医师要本着救死扶伤精神,更具备医德,要有责任感,尽力减低病人的痛楚,让病人了解病情,加强医者病者共同抗御病魔,增强病者的信心。我经常见到老父与病人坦诚地公开他对病情的判断,详细向病人解说,使病人了解病情,有时对病人加以开导,把处方药物加以解释,使病人得以安心。

 

我常听他讲行医用药之道,自己亦曾经尝试学习一些中医基本功,不过,中医学是一门科学,对方剂、用药要经过一轮死记熟读,要痛下功夫,长期浸淫,再加上不断的临床实践,才有机会学成,不然只能像中药店中抓药的师傅一样,或许懂得药性和一些常用药方单,对全面了解熟识中医学,就差很远了。我父亲除在实战诊症外,还常到书店翻阅中医学书籍,抄写笔记,还有着详细记载每个病者的临床笔记。我记忆中在60年代时,就是我还在念初中阶段,那时仍未有复印机,老父为了记下一些难以买到的医学书本,只好借书抄录,我和姐姐以毛笔抄写,这抄写本花了我俩姐弟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老父为了鼓励我们的成效,记忆犹新的父亲动用到“利诱”这方法,就是完成一个章节就给一毛钱以资鼓励,这本手抄本现在还安然放置在我书柜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忆,而我当时正是长知识年龄,在抄写的过程中,不期然地吸收了书中理论,增加了对中医学的一点兴趣。

 

有时老父处方后,常念叨用药的成份,有如他吟诗作词一样,不时推敲、翻书查册,务必客观地处理病人病情,非常细心,这点我是自问不如,我个人属急性子,要静下来推敲用药,细心解说,真是难倒了我,这认定不能当上中医师了。由于我经常出差,老父真是无微不至,为我准备了多种成药,放在小盒子内,列明服用量和功用,使我横行世界,克病致胜。而且在老父病重之时,还特地留下了多张药方单,详列病理效用,以备日后照单拾药,有时当碰上如方单中的一些类似症状,我且能装模作样按方单服用,至今效果还算不错,多次到其它中医师门诊时,我都能与医师们论症,更不时得他们的嘉许。

 

这个周末是8月8日,刚好是台湾的“父亲节”,是以“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而定,写这篇文章以我对父亲的怀念追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