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随笔 】 奇惊记
(2009-07-06 12:24:18)
标签:
杂谈 |
我“马不停蹄”的紧凑业务行程,周一从台北飞到东京,开新公司HT-Legends的股东会议后,连忙动身赶到巴黎,与老朋友会面,顺道拜访巴黎一些政界官员,周五早上转飞伦敦,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商讨新的合作机会,以及探讨新业务的合作空间,在这六个工作天内,时间真是填得满满的,过程亦算顺利,也能达成了合作协议,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中,就是从巴黎飞伦敦,就出了意外状况,本来飞行只不过是一个半小时,原订会在当天中午抵达伦敦,能赶上下午的约会,不巧的遇上了“千载难逢”的电力中断,我要乘坐英航班机离开巴黎,刚进巴黎戴高乐机场(Paris Charles De Gaulle)时,航站突然大停电,大群旅客把离境、入境大堂挤得爆满,旅客们进退不得,加上天气正是炎夏,闷热非常,旅客们大汗迭小汗,显得烦躁不安,机场保安人员紧张非常,军警们荷枪实弹,如临大敌,恐怕有突发事件出现。因为停电时间有接近一个小时,很奇怪航站的备用电源又无法启动,旅客排队轮流过关,生怕未能赶上航班,个个心急如焚,机场的设备都因“没电”而停止所有服务,过移民局、海关的“安检”闸门,都未有完善的应变处理,海关人员只好全用上“全人手”操作,每位旅客作详尽的全身检查(Body Check),连个人的随身行李都要全面检查,行李内的所有物品,翻箱倒柜的仔细查看,过关的旅客连我在内,莫不叫苦连天,进入到候机厅,免税商店黑漆漆的,每个人满头大汗,幸好约一个小时后,电力才逐渐恢复,航班亦因而延误很长时间,赶抵伦敦时已晚了两个多小时。
巴黎戴高乐机场已落成超过30多年了,它于1974年8月开始启用,当时的主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是采用非常前卫的设计,建成的第一号航站是以圆形大楼作为航站的立体建筑,周围有七个如卫星般的建筑群环境,当是真是一座庞然的艺术品,很有特色。虽然戴高乐机场在过去十多年来一直都有维修扩建,在2004年,新的二号航站就曾发生过天花板坍塌,四人遇难,这个以设计大胆,视野开阔的二号航站同样是由这位保罗‧安得鲁设计的,这次的意外,遇难的都是刚在候机的中国旅客。而法国政府最后经调查后,是次的坍塌是因为安全系数设计不足,在建筑上因为要节约成本而出现的后果。
巴黎戴高乐机场一直以来都是欧洲航空中心,也是法国主要的机场,旅客流量及飞机起降量是为欧洲之前列,我第一次到巴黎是在1980年,与当时香港的启德机场比较,就有着天渊之别,对这个机场我留下很深刻的好印象。不过时至今日,它已难与世界数多机场匹比的,跟去年才启用的伦敦希斯鲁机场第五号航站,就立见高低。可见建筑科技的演变,一日千里,不进则退,难怪巴黎在申办2012年奥运时,最终输给伦敦,无非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