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随笔】传承
(2009-06-29 11:22:41)
标签:
文化 |
到北京除业务外,当有空闲时间,我都会抽空观看京剧,那是我的兴趣之一。热爱京剧的我,北京的「长安大剧院」及刚落成的「梅兰芳大剧院」是我不可错过的地方,我这个香港人喜爱京剧其实有点奇怪,因为京剧的唱腔与广东大戏完全不同,广东人是不容易听得明白,这也感谢我父亲对我的教育和自小向我灌输中国文化。我记得儿时他经常领我到中环的商务、中华、三联书店让我在那里找到我童年时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兴趣,而认识中国地方戏剧也是因为他偶然领我跟姐姐一起到当时的「国泰戏院」看电影,其中就包括60年代的京剧「杨门女将」,此片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因而藉此关系令我与京剧结上缘。
我喜爱的剧目;就有「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大闹天宫」等。这次在台北因公停留了一个星期,刚好遇到中国国家京剧团来台演出,我利用工作之余,连续观赏3场,完全满足了我这位“山寨”(冒牌)戏迷。我对京剧认识不多,只是从一些数据中得知道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它是从金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戈阳的繁荣年代演进成四大徽班进京,开创了京剧并走进了“国粹”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悠久的历史上,京剧产生了一代代表演艺术大师,近代京剧史上也出现了程长庚、谭鑫培、扬子楼、梅兰芳、马连良等大师。现在很多京剧名演员都是承袭他们的演技,唱功,加以发扬光大,令京剧增色生辉。
京剧剧目丰富,主要以综合性作表演,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是一种以表演手段来叙演故事,剧戏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演出角色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分明,美丑之分,善恶之分,而且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京剧历来的剧目是以表演中国历代的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帝主将相、才子佳人为主,在中国文化革命期间,也曾出现了一批创新的革命样板戏京剧,其中有几部也是家喻户晓的革命京剧,如「沙家浜」,「海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以当时历史背景歌颂革命者的英雄气派和革命精神,当是我正值年少气盛,这些剧目中多数的唱曲,我都曾唱和过,至今仍未忘记,偶尔还会哼和一下,鼓舞自娱一番!
这次中国国家京剧团在台演出,也是体现两岸文化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观摩的一个机会。台北的两厅院中的「国家戏剧院」
,我一点都不陌生,我曾到这里观赏过很多从大陆来的演出团体,如话剧「茶馆」、京剧「红灯记」、及天津京剧团的“折子戏”等。剧场座落在台北市中心,它在1975年开始设计动工,至1987年才完成,是由两座具传统中国宫殿式的建筑物组成,分为戏剧院及音乐厅,当时在东南亚也曾享有盛名。
在「国家戏剧院」观看中国京剧团演出,欣赏到新一代的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李萍等担纲演出,也有新的剧目『风雨杏黄旗(水浒传改编)』,都能掀起高潮赢得观众的喝采,我看到我最喜爱的剧目「穆桂英挂帅」,折子戏的「竹林计」等,艺术家们演出认真,高水平感染了台下的观众,我有留意到台下观赏的有“白发者多,黑发者寡”之分,表示喜爱京剧的还以年长一辈居多,大多数年青人都喜欢时下的流行演唱会,中国“国粹”文化传承需要我们推广弘扬的,才能将这文化能延续其生命力,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