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2023-12-20 09:20:55)
标签:

上海

文化

历史

旅游

分类: 人文,历史
       趁着旅游淡季,我们两口子开启了一次说走就走的国内自由行。我小时候在上海住过,但现在对上海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这一次的第一站是在上海逗留两晚,主要是想看一下现在上海的容貌咋样了。我们住在浦东乳山路上的如家酒店(乘地铁2号线在东昌路站下车)。
一、上海虹桥火车站
      从北京南站乘高铁到达虹桥火车站正值2023年11月19日晚上6点半,虽然高铁列车乘客是满员的,但是出站还是挺顺利的,刷一下身份证就可以了。现在的高铁使得北京到上海的旅途时间大为缩短,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接近24小时,压缩到只有4个半小时。上海虹桥火车站的协同效应早已覆盖到周边的城市,最远的甚至到了南京。具体来说,从南京去往美国的纽约,先坐高铁到达虹桥站,然后坐地铁2号线到达浦东国际机场,就可以乘坐去往纽约的班机。在到达上海虹桥站之前,我发现一个细节就是乘客点的餐是到达南京站之后,南京的供应商专门送上火车。
二、乳山路上的如家酒店
      酒店的客房配置了Wifi, 密码是房间号。这家酒店值得赞扬的是安全方面和提供免费茶水。乘电梯上楼必须刷房卡,否则电梯不会上到所在楼层。我们所在的客房虽然面积不大,因为不是临街,特别安静,便于休息。酒店的附近就是繁华的街市,路边的排档有各种风味可供选择且价格公道,我们两人在这里吃了两笼上海鲜肉包加上两碗粥才花了26元。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三、上海地铁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上海,当时还没有地铁。由于上海街道的路口多,马路又不宽,坐公共汽车出行的时间长,特别是去豫园和城隍庙吃饭,会遇到交通拥堵。而现在的地铁直接通往豫园和城隍庙。从我们所住酒店出发,在东昌路站乘2号线地铁列车坐2站,在南京东路换乘10号线,坐一站即可到达,全程只需要40分钟。上海地铁在改善出行条件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四、旅游景点
(一)东方明珠
      我们住的酒店离东方明珠很近。但是,骑自行车或步行都不太合适。因为陆家嘴是非常狭小的区域,没有自行车的专用道。而步行又太远,需要走40分钟以上。因此,从我们所在的酒店出发,最好的选择就是坐地铁或公交车。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二)南京路
      南京路过去一直都是上海的一个显著标志,特别是在商品短缺的时代。目前的网络时代,南京路早已没有了以往的高人气。而经过南京路的游客多是冲着外滩这个目标而来的,是想在外滩拍摄浦东的壮美景色,特别是东方明珠。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三)上海的城隍庙和豫园
       在来上海之前,我们就听说,持退役军人优待证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但是,乘坐地铁不是免费的。由于乘公交车花费的时间是地铁的两倍,因此我们选择乘坐地铁来节约时间。在离开上海的当天上午,我们参观了豫园和城隍庙。我们用优待证进入城隍庙是免费的。但是进入豫园还是要购票,我们因为年龄在60岁以上,购买的是半价票。
      城隍神是中国民间最早崇拜的自然神灵,也是城市的保护神。城隍神不是来自佛教,而是来自道教。当天是周二的早上,来城隍庙拜城隍神的人很多。进入城隍庙后,每人可以领到三炷香,点香拜神就成为常态。按照城隍庙的文字介绍,城隍神有三位:下元水官、天官和地官。他们会了解天下万民的善和恶行为,会了解人间的疾苦。在上报天庭之后,他们会为民众消除灾难和解除痛苦。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豫园最早是明代的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由亭台楼阁、假山、水塘、多种树木和花卉组成,构成独特而靓丽的人造景观,显示了农耕文明社会中达官贵人的休闲生活和文化特色。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其实,很多来城隍庙和豫园的游客并不是来参观的,而是冲着城隍庙和豫园的上海特色小吃而来。他们在这里的大排档中聚集,品尝上海特色的小吃。其中,上海小笼包的名气早已传遍全国。
对上海的直观印象
       近三十年来,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老家所在的四川北路已认不出来。纵横交错的地铁系统彻底改善了市内的公共交通的效率。而新开拓出的浦东标志着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地铁3号线把浦东和浦西连接为一体,把国内的航空、高铁以及国际航线连为一体。所有这些都使得上海具有非常方便的出行和旅游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