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名画之三十:拉斐尔的祭坛画《神圣家族》

标签: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绘画艺术文化历史 |
分类: 人文,历史 |
英文名称:Holy Family
这幅画也被称为La Perla(西班牙语的含义为珍珠)。根据传说,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四世(Philip IV of
Spain,1605-1665)看到这幅画时惊呼:”这是画中的珍珠”。从此,这个称谓就在王室绘画收藏清单中被引用。这幅画一直存放在马德里附近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El
Escorial)。拿破仑统治期间,它被转移到巴黎。1818年,这幅画被归还。1857年,其进入到普拉多博物馆。
按业界的共识,这幅画的完成时间是拉斐尔在1515年到1518年间两次与达芬奇相见之后,即拉斐尔职业生涯即将结束时创作的。达芬奇的金字塔结构、蛇形人物造型、光线的明暗对比以及风景画的象征性含义对这幅画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场景设置在一个被光线点亮的黑暗洞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是高度动态的和自然的:圣子坐在圣母的两个膝盖之间,一只脚踩在摇篮上,亲昵地回头看着自己的母亲。圣子恰好处在倾斜的金字塔底边的中点上。圣母以甜美的表情和蛇形姿态做出回应。来自达芬奇的蛇形旋转造型后来成为风格主义绘画艺术的典型特征。
圣母的左臂搭在母亲圣安妮的肩膀上。圣母的生动表情和举止表现出她与圣安妮和婴儿耶稣的亲密关系: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圣母的诞生是上帝给予圣安妮的恩惠(拉丁语为gratia,英语为grace),即无偿给予的礼物,使得无生育能力的圣安妮重新获得了生育能力。而耶稣是圣灵(holy
spirit)与圣母结合的产物,他是上帝的化身。即三个人的关系靠上帝来维系。
坐在圣子背后的圣安妮也许处在对上述关系的沉思状态。婴儿洗礼者约翰站在圣子面前,把自己围裙中的水果提供给圣子。水果让人想起亚当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的场景。因此水果象征着人类的原罪。而耶稣以自己的生命代价解救人类的行为(基督教神学术语为称义,英语词汇为justification)直接换来了上帝给予人类免除原罪的恩惠。
画面左侧窗户后面的圣约瑟夫与画面右侧的罗马古代废墟形成神秘的关联性。画面右侧的背景为罗马日落时的景象。紧靠桥梁的古代废墟让人联想到罗马的君士坦丁大教堂(the
Basilica of Constantine)或戴克里先浴场(the Bath of
Diocletian)。这里是罗马基督教的早期发源地。许多基督徒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 Constantine
I,280-337)发布米兰赦令,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在最终的构图中,学者发现绘画大致沿用了素描的轮廓和特征,但不少细节已做出了修改。也就是绘画的第一个阶段忠实于素描,而第二个阶段的修改是赋予作品更好的外观,从中减少宁静的因素,创造出更多的动感:圣母的头部轮廓更为清晰;圣子的头发变为卷发;白色布料的褶皱更为复杂;光线和阴影显得更加微妙。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颜色:圣母布料上的红色、紫色、靛蓝色、蓝色和粉红色的表现力,与面纱一样细腻入微。而修改部分更接近后来在意大利艺术领域发展的美学。
画家名字:拉斐尔(Raphael,1483-1520)
创作时间:1518年
油画规格:147.4cmX11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