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名画之十四:鲁本斯的《耶稣的下葬》

(2020-05-23 05:40:10)
标签:

罗马

博尔盖塞博物馆

绘画艺术

文化

历史

分类: 人文,历史
英文名称:Deposition
画家名字:彼得•保罗•鲁本斯(Pieter Paul Rubens,1577-1640)
创作时间:1605年到1606年
绘画类别:宗教绘画
规格尺寸:180cmX137cm

       彼得•保罗•鲁本斯是欧洲巴洛克时代的天才人物。这幅画是他在罗马第一次逗留期间接受耶路撒冷圣十字圣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 in Gerusalemme)的委托绘制的。
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名画之十四:鲁本斯的《耶稣的下葬》

       这幅画不仅是鲁本斯在17世纪初期的罗马留下的重要印记之一,而且也见证了提香绘画对他的影响力。这幅画的出处是未知的。与鲁本斯的其他绘画相比,其到达博尔盖塞博物馆的日期是最晚的,为1833年,当时这幅画归属于佛兰德斯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oon van Dyck,1599-1640)。19世纪末,瑞士艺术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研究确认创作者归属于鲁本斯。
       画面的前景是一座墓地,死去的耶稣在众人的支撑下倚靠在古棺上,带刺的王冠放在古棺的一侧,光谱的各种阴影都在肉色基调的主导下,耶稣肉体的乳白色由意大利画家费代里科•巴罗奇(Federico Barrocci,1535-1612)率先采用。画家借助主导画面的神圣光线对耶稣的神性和人性做出了非凡解读,即耶稣正处在死和复活之间。
       古罗马雕像对鲁本斯的影响力显示在古棺表面描绘的场景上,特别是人物浮雕。鲁本斯采用的浓密彩色纹理模仿的是提香在职业生涯后期创作的绘画。而笔划的轻快和柔和节奏展示的意大利画家科雷吉欧(Correggio,1489-1534)的影响力。鲁本斯使用光线穿透暗色部分的手法与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Chiaroscuro)相抗衡。
       据学者考证,这幅画的构思受到提香于1559年绘制的同主题绘画(现保存于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的启迪。1603年春天,鲁本斯曾代表曼托瓦公爵文琴佐一世•贡扎加(Vincenzo I Gonzaga,1562-1612)去往西班牙执行外交使命。他用快速素描记录了马德里皇宫内悬挂的提香的同主题绘画。因此鲁本斯的《耶稣的下葬》很可能创作于1605年到1606年。画面边缘的黑色部分是18世纪添加的,以适合更大的框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