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画家名字: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1-1610)
创作时间:1609年
绘画类别:自画像
规格尺寸:125cmX100cm
这幅画是卡拉瓦乔在那不勒斯生活的最后几个月内创作的并寄给了教皇保罗五世(Pope Paul
V,1552-1621)的侄子、红衣主教西皮奥内•博尔盖塞(Scipione
Borghese,1577-1633),希望借这幅画表达忏悔之心,请求教皇赦免他的杀人罪。在画面上,年轻的大卫手拿的刀子上刻有"H-AS
OS"的字样,这是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的拉丁语座右铭:Humilitas Occidit
Superbiam(谦虚杀死骄傲)。
这幅画描绘的场景比保存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1607年版本更为暴力和令人难忘。大卫的复杂心理活动不仅包含战胜邪恶的冷酷美德,也显示出人类的同情心,此外其凝视的目光中还透露出胆怯的心态。
17世纪的传记作家指出,歌利亚的面容就是卡拉瓦乔的自画像。实际上,它已成为艺术史学家对卡拉瓦乔的精神世界加以分析的出发点。与画家的其他自画像相比,如罗马的法国圣路易斯教堂中的《圣马太的遇难》(Martyrdom
of St. Matthew)中一位见证者回过头来的忧郁目光,再如博尔盖塞博物馆中的《生病的酒神》(Sick
Bacchino)的病态。
在《圣马太的遇难》左上角,回过头来的年轻人
《生病的酒神》的病态表情
这里的卡拉瓦乔显得苍老、憔悴和疲倦,眼睛下边有浓重的痕迹,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根据塞尔吉奥•罗西(Sergio
Rossi)的最新解读,这幅画实际上由两幅自画像组合而成,大卫是年轻时代的卡拉瓦乔的自画像,也是当时年轻画家塑造的一种理想形象。两个自画像的亲密关系,可从画面的布局上看到,大卫注视歌利亚的目光与刀剑所指方向形成两条直线的交叉。根据这样的解读,画家想表达的是年轻的自己杀死了年长的自己。这就印证了前边所提到的说法,卡拉瓦乔的赎罪心态。
吞噬大卫肩膀的黑暗有如地狱一般,几乎没有被恩惠的光线照亮,这种黑暗也弥漫在歌利亚头颅的周围。
1610年7月,卡拉瓦乔乘船抵达埃尔科莱港(Porto
Ercole),这是他饱受痛苦折磨的逃亡之旅的最后地点,也是其人生的终点。遗憾的是教皇的赦免令到达时,卡拉瓦乔刚去世。
《大卫手拿歌利亚的首级》展示出卡拉瓦乔的卓越天赋和创造性的构思,他将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提炼成当时流行的神学主题思想,用基督教的传统图标加以展示,即大卫战胜歌利亚象征着耶稣战胜撒旦以及修行战胜罪恶的凯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