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图斯征服耶路撒冷--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名画之十二

(2018-11-03 07:50:49)
标签: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法国绘画艺术

普桑

文化

历史

分类: 人文,历史
英文标题:The Conquest of Jerusalem by Emperor Titus---------------------------------------------------
画家名字: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
创作时间:1635年到1636年
绘画种类:历史绘画
油画规格:148cmX169cm

       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是农民的儿子,凭借着对古典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他在意大利罗马成为颇具哲学思想的画家。像普桑一样缺乏足够训练且很晚才意识到自己对绘画的兴趣,最终却达到极高水准的画家实在是少数。他对艺术的兴趣是受到家乡教堂一名二流画家的启迪。
       1611年,普桑离开家乡来到巴黎。在巴黎皇宫内,他被拉斐尔的绘画艺术所吸引。极具才华的普桑遭遇了其他宫廷画家的排挤,因此他于1621年来到意大利的罗马寻求发展。1622年,他为罗马耶稣会教堂(Chiesa del Gesù)绘制的6幅绘画作品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624年,他在罗马安家后坚定地效仿拉斐尔的古典主义风格。1645年成立的法国皇家绘画和雕塑研究院(Académie Royal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是以拉斐尔和普桑的古典主义绘画风格作为法国画家效仿的楷模。这种风格强调以素描作为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而不是颜色,与之对立的是佛兰德斯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的绘画风格:将颜色的地位置于素描之上。两个派别最终的斗争结果是彼此的相互包容,即素描和颜色都成为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提图斯皇帝征服耶路撒冷》取材于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奧·约瑟夫斯(Flavius Josephus,37-100AD)的历史著作《犹太战争》(Jewish War),书中描述了自古希腊人建立塞琉古帝国(Seleucid Empire)并于公元前168年统治犹太人开始,直到公元70年罗马帝国(Roman Empire,27BC--1453BD)皇帝的儿子提图斯(Titus, AD 39-81)率领罗马军队镇压犹太人的暴乱,攻占耶路撒冷为止。提图斯征服耶路撒冷--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名画之十二

       画家普桑的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提图斯摧毁耶路撒冷犹太人第二圣殿(Second Temple)的场景,犹太人建立的第一圣殿(First Temple)早在公元前586年就被新巴比伦王国所摧毁。建造第二座圣殿以及随后成立的自治政府被罗马帝国视为发动暴乱,因此画面中骑在白马上的提图斯奉命率领军队占领了耶路撒冷。普桑将历史书上描绘的战争场景设计为有规则的画面布局。众多人物占据了画面的下半部分,第二圣殿和其他建筑占据着上半部分。画家没有回避可怕的杀戮场景:画面右侧有燃烧着的建筑和浓烟,两个人头和一具死尸被置于前景中央,罗马士兵使用剑或长矛杀戮犹太人的详尽描述随处可见。
      浮雕式的编排布局、有节制的着色加上第二圣殿的古希腊神庙特征证实了普桑所采用的古典主义风格。在清晰的空间设计中,普桑使用透视法对众多人物的不同造型(站姿、跪姿、躺姿、卧姿和扭曲的身体等)做出了精准描述。艺术史学家在研究之后宣称,普桑在绘画的前期准备时会制作众多小蜡像摆放在打开的盒子里,以舞台剧的视角来确定众多人物的位置和姿态,作为人物素描的参考。
       这幅画是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Pope Urban VIII,1568-1644)的侄子、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巴贝里尼(Francesco Barberini,1597-1679)委约的项目,最终成为乌尔班八世赠送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三世(Ferdinand III,1608-1657)的礼物, 用罗马帝国铲除犹太教的做法来赞扬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1634年的讷德林恩(Nördlingen)战胜新教徒的胜利,这是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 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中,罗马天主教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