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名画 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

标签:
意大利文艺复兴拉斐尔绘画艺术文化历史 |
分类: 人文,历史 |
中文标题:圣母的婚礼
这是拉斐尔去往佛罗伦萨前,接受阿尔比齐尼家族(Albizzini Family)的委托,为乌尔比诺北部的卡斯泰洛城(Città di
Castello)天主教堂圣约瑟夫礼拜堂创作的祭坛画。由于这个教堂拥有圣母的遗物--结婚指环,因此拉斐尔的祭坛画讲述的是圣母婚礼的场景。有关的细节取材于中世纪的手抄本《金色的传奇》(Golden
Legend)。
背景上的建筑,是拉斐尔虚构的以色列人国王所罗门建立的庙宇--所罗门神庙。根据学者分析,这个神庙的造型,很可能来自于与拉斐尔同乡的著名建筑家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1444-1514)于1502年开始在罗马建造的文艺复兴建筑《小庙宇》(Tempietto)。小庙宇作为古老神庙的一种变体,后来成为了众多杰出建筑的样板,包括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和巴黎先贤祠(Panthéon,Paris)。
拉斐尔使用所罗门神庙有三层含义:首先这是耶稣诞生之前的时代,当时的教堂为所罗门神庙;其次,所罗门神庙代表的是古代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圆形建筑的理想模式,有着完美的对称关系和彼此和谐搭配的比例关系,能够表达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主义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第三,所罗门神庙的设置,搭建了上帝与圣母、约瑟夫之间沟通的桥梁。
前景右侧有众多的男性求婚者,但是只有约瑟夫拿着的树枝开了花,显示了上帝选择约瑟夫作为圣母的配偶。虽然一侧的男人与另一侧的女人是彼此对称的。但是拉斐尔增加了人物动作或着装上的差异,强化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例如,一位年轻的男性求婚者因为遭到了拒绝而折断了不开花的树枝。再如,位于中央的神父,头部偏离了中央的轴线。
圣母玛丽与约瑟夫是事件的戏剧性焦点。神父握着圣母的手腕,指引约瑟夫将戒指戴到圣母的手指上。神父长长的山羊胡须引导观众,将目光集中于圣母与约瑟夫彼此接触的瞬间。与此同时,神父长袍上的刺绣十字架预示着圣母的儿子耶稣会在十字架上遇难。
拉斐尔笔下人物的举止和着装,带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理想主义特征。圣母、约瑟夫以及神父展现出人类的高贵举止。画面上的布局主要是直线和经典几何图形的分布,并有着彼此对称的关系。色彩的使用是均衡的。空间的组织和透视法则的运用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核心的焦点结婚戒指,位于画面的中轴线上。平行向前延伸的白色通道,在视觉上是向内侧靠拢的,好像会交汇于神庙的出入口。这个交汇点,意大利人将其称为透视法则中的消失点(vanishing
point)。这与两条铁轨在无穷远处交汇在一点是一致的。
在这幅画中,拉斐尔将文艺复兴艺术的三原则:以人为本(Man's Centrality)、形式的美丽(Beauty of Form)和更高的智能(Superior
Intellect)做了最好的解读。考虑到拉斐尔当时只有21岁,这幅画无疑显示出其天才的综合艺术能力。
英文标题:Marriage of the Virgin
画家名字:拉斐尔(Raphael,1483-1520)
创作时间:1504年
油画规格:1.7mX1.18m
保存地点: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馆(Brera Art Gallery,Milan, It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