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名画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标签:
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艺术达芬奇文化历史 |
分类: 人文,历史 |
中文标题: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故事,讲述的是耶稣在遭到逮捕前最后一个晚上与使徒一起就餐的场景。与以往的多个神奇场景(神奇的捕鱼、解救拉撒路、加利利海的风暴和迦南的婚礼)一样,耶稣再次展示了自己的超自然能力,他预告了自己即将面临死亡,并告知众使徒,这是因为其中一个使徒背叛了他。
《最后的晚餐》是由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odovico
Sforza,1452-1508)委托达芬奇绘制的,位于米兰公爵家族的墓地与礼拜堂所在的恩宠圣母教堂内的食堂北墙上,与南墙上的湿壁画《耶稣在十字架上遇难》形成对应的关系。这样在每次就餐时,教徒们都会凝视墙上的宗教人物形象。
很明显场景位于一个虚构的房间内。 达芬奇借助于举止和手势来创造叙事的情节,并揭示有关的心理现象。耶稣在晚餐中向使徒们宣布:你们之中有一个人会背叛我。达芬奇记录了耶稣讲话后使徒们做出反映的一系列动作和心理特征。每个使徒的回应是按照圣经故事中的情节来描述的。
耶稣的左侧(从观众的角度)第一组使徒,包括了圣彼得(Saint
Peter)、年轻的圣约翰(youthful Saint
John)和犹大(Judas)。圣人彼得很生气地抓住一把刀,另一只在约翰耳朵前比划着,好像是说,如果是你的话,我会杀了你。这反映了彼得的急脾气。同时彼得的动作,也让人联想起晚餐后,一队士兵来逮捕耶稣时,彼得生气地用刀子切掉随队前来的高僧仆人马尔丘斯(Malchus)右耳的场景。年轻的约翰,对彼得的动作做出了回应,显示假装摔倒的姿态。犹大的脸背对着观众,右手握着一个钱包,默默注视着彼得的动作。耶稣右侧第一组是圣托马斯(Saint
Thomas)、圣詹姆斯(Saint James the Less)和圣菲利普(Saint
Philip),他们各自带有不同的疑问手势。所有的使徒,包括犹大都在桌子的同一边。但在其他画家的同类作品中,犹大单独在桌子的另一边。
耶稣作为画面中的焦点人物,被透视效果所强化。他的头部与背后的中央窗户重叠,窗户上的圆拱象征着耶稣头上的神圣光圈。整个空间无论是外形上,还是颜色上都是对称的。使徒排列成4组,每组为三人。均衡分布于耶稣的两侧。后墙上有三个窗户,两侧的墙上各有4幅挂毯。耶稣的头部恰好位于屋檐下的长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叉点上。在透视法则上称为消失点(vanishing
point)。即当长方形离观众无穷远时,画面变成了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消失点。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焦点。借此可以解释神圣的光线是从耶稣这里向外辐射的。
达芬奇在这里运用了文艺复兴艺术的三原则:以人为本(Man's
Centrality)体现在神(耶稣)有着人类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形式的美丽(Beauty of
Form)借助的是经典的几何图形,搭配对称和适当的比例关系;而更高的智能(Superior
Intellect)则运用的是新创立的透视理论准确描述空间和人物。
在神圣光线传递时,耶稣伸展手臂,上半身形成一个三角形,代表的是三位一体(Trinity)。即上帝、耶稣和圣灵为一体。其中圣灵(Holy
Spirit)是上帝和耶稣共用的灵魂。耶稣右侧,圣人詹姆斯(James Less)向上的手势让人想起圣经中的声明:他是上帝的兄弟(he
is the Lord´s
brother)。耶稣伸展手臂,与詹姆斯本能地竖起向上的指头,组成十字架的造型,暗示耶稣会在十字架上遇难。摆放面包和酒的桌子象征着圣坛。耶稣宣称自己是祭品(以面包和酒作为标志),并通过手势和举止来表达。
达芬奇的这幅画,表达了直观和抽象两方面的内涵:直观性体现在故事的情节中。抽象性体现在桌子上的面包和酒。耶稣告知使徒们,面包是我的肉体,酒是我的血液。即耶稣将自己作为了教堂的祭品,这就是天主教徒七件圣事(Seven
Sacraments)之一的圣餐礼(Eucharist)的来源。天主教徒通过参加圣餐礼来感受耶稣的存在。
英文标题:Last Supper
画家名字: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创作时间:1495-1498
绘画类别:宗教绘画
保存地点:意大利米兰恩宠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Milan, Italy)
湿壁画规格:4.6mX8.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