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名画  彼得·德·霍赫的《卧室》

(2016-08-06 06:20:26)
标签: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荷兰绘画艺术

生活场景画

文化

旅游

分类: 人文,历史
作者: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1629-1684)
英文标题:bedroom
创作时间:1658年到1660年
油画规格:68cmX59cm

       荷兰黄金时代最具声望的生活场景画画家有三位:彼得•德•霍赫、扬·弗美尔(Jan Vermeer,1632-1675)和扬•斯特恩(Jan Steen,1626-1679)。前两人都是荷兰代尔夫特画派的核心人物。霍赫描述这个令人感到亲切的场景是在1558年到1660年间。即他在代尔夫特生活的后期,也是其绘画艺术的颠峰时期。
       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一个孩子打开了通向里屋的门。母亲在里边忙着家务事,她正准备将床上用品拿到外边晾晒。瞬间场景的亲切和温暖的感觉超越了世俗主题的束缚。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名画 <wbr> <wbr>彼得·德·霍赫的《卧室》

       画面的完美效果借助的是霍赫对内部空间和光线处理的敏锐把握。光线进入里屋有两个来源:左侧的两个窗户;打开的门和前边的窗户。来自两个方向的光线照亮了儿童。经由头发的光线,给儿童带来了容光焕发的感觉。光线也带来了内部空间视觉效果的丰富变化,彰显了内部的生机。霍赫暗示了单一光源和两个光源存在着不同的特征。他清楚地界定了光线在地板上的焦点和反射光泽之间的细小差别。他也捕捉到不同阴影的细小差别,是因为多光源所造成的。如此逼真的光学效果暗示,霍赫描述的场景来自于现实。
      德国艺术史学家威廉•冯•伯德(Wilhelm von Bode,1845-1929)认为在这幅作品中出现的妇女,应该是霍赫的妻子。而那个儿童应该是他们的孩子。但对于儿童性别的界定仍无法确定。因为霍赫的孩子有男有女。借此可以推测,画面描述的,很可能是霍赫的家。
       绘画作品的标题(bedroom)并不准确。在当时的荷兰,这个房间有多个功能。然而,在荷兰,家庭妇女收拾床而后去做饭是早上处理家务的一部分。荷兰人对家庭主妇每日收拾房间和清洁卫生看作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被比喻为精神的纯洁。场景的和谐特征以及母亲双重社会责任的强调,包含照顾孩子和整理家务,隐含着荷兰人对家庭幸福的理解。这种认识很好地在霍赫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地表达。
       需要补充的是,霍赫的这类生活场景画,除了包含现实主义元素外,还有古典主义元素。特别是后者当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国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画家尼古拉斯•普桑(Nicholas Poussin,1594-1665)。当时的古典主义除了保留巴洛克的叙述风格外,在画面的布局上强调的是几何图形或直线。例如荷兰绘画大师伦布朗于1655年的素描《耶稣治愈了病人》(Christ healing a Sick Person)中,左侧群组为矩形布局,由耶稣和使徒组成。右侧的群组是三角形布局,由病人和家属组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名画 <wbr> <wbr>彼得·德·霍赫的《卧室》

       霍赫在这幅画中,使用了门、窗、桌子、画框以及镜子等作为古典主义元素。特别是以打开的门作为主题(motif)元素最具创意,形成了画中有画的场景。以“门”为主题元素的作品,不仅得到荷兰众多的画家所采用。而且在18世纪被法国生活场景画家所效仿。法国著名画家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Jean-Honore Fragonard,1732-1806)于1786年创作的名画《偷偷的接吻》(The Stolen Kiss)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名画 <wbr> <wbr>彼得·德·霍赫的《卧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