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时杰
赵时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14
  • 关注人气: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2015-03-26 17:16:46)
标签:

巴洛克艺术

天主教

文化

历史

杂谈

分类: 人文,历史
        继续使用中世纪哥特式教堂样式,激励了意大利北部的建筑家创造一个与贝尼尼不同的巴洛克艺术。即建筑设计和符号(symbolism)优先于(Precedence over)叙事。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1599-1667)、瓜里诺•瓜里尼(Guarino Guarini,1624-1683)均为意大利北部人,在罗马和都灵创造了这类风格的教堂。强调几何形态的协调(Geometrical harmony)、数字上的比例关系(numerical proportion)和半透明(translucence)。这基本上是哥特式风格,有助于让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地区乐于接纳。
       博罗米尼的代表作是罗马的圣依华堂(Sant'Ivo alla Sapienza),瓜里尼是都灵圣洛伦佐教堂( Royal Church of San Lorenzo)。两者的建筑最为重要的视角是向上看:就像看哥特天主教堂一样,博罗米尼和瓜里尼更为强调的是日益复杂的肋架穹顶。这些内部的数学问题极其深奥(abstruseness),由此产生了从那时到现在持续不断的批评声音。
       像贝尼尼一样,博罗米尼在设计圣依华堂时,也受到了限制。因为两侧是拱廊(arcade),只有中央的场地可以利用。他的竞争对手使用的是圆形或椭圆形方案,而博罗米尼使用的是基于等边三角形演变出的复杂几何图形,带有凸凹的开口。使用十八根柯林斯立柱支撑。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内部的布局具有全方位的视觉。所有的装饰包括雕像、湿壁画或绘画作品都是乳白色的,但圣坛画例外。教堂的大门与高圣坛在一条直线上。博罗米尼用沉重的屋檐对平面设计图形予以重复。教堂中央顶部上的垂直壁柱,强调的是与哥特式肋架的关联,并让人回想起,英国伊利天主教堂(Ely Cathedral)或米兰天主教堂的哥特式八边形圆顶。在教堂顶部中央一个镀金的鸽子造型在阳光下闪烁,代表着圣灵(Holy spirit)。并带有教皇的灰泥徽章、星星、百合花(lily)、植物和带有翅膀的小天使。其背景为乳白色,当观众向上望去时,不会因为阳光损害自己的眼睛。
       圣依华堂的设计可以在两个层次上予以解读。到教堂来的人包括两部分,一是普通教徒,二是大学的学生和老师。两者都信服教条或学说,他们相信真实的学识(Wisdom)基于忠诚之上。正如高圣坛上的题字:基督的担心就是学识的起点。在教堂顶部的透光亭内,博罗米尼写道,圣灵的到来会带来学识。不识字的教徒们可以通过观看鸽子、教皇徽章和百合等理解更多的象征性符号。受到过教育的人士会扬起眉毛,研究所罗门的星状。因为这是寓言书间接提到过。博罗米尼的天才就是将所有元素揉合在一起,让所有观察者向上望去,注视来自上帝的光芒,以此得知来自神圣的知识是可以理解的。
       瓜里尼的都灵圣洛伦佐教堂表达了对圣依华堂的尊敬,并做出了新创新。与圣依华堂一样,这座教堂也是中央布局式建筑,建在一个广场上。瓜里尼用八个凹形开口,取代了博罗米尼的6个凸凹开口。每个开口都使用拱廊,并在内部构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内环。内环使用了古典立柱、圆拱和屋檐,但地面布局上却是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这意味着在哥特教堂内加入了古典建筑的元素。其圆顶同样体现了两种风格的融合。圆顶通常是古典建筑的特征,但瓜里尼在圆顶中,增加了五边形、八边形和椭圆形的窗户,加入了复杂肋架穹顶的造型。这些都属于哥特式风格。换句话说,教堂内部的装饰强调了一个主题就是哥特和古典风格的相互融合。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受瓜里尼建筑学术理论的影响,德国巴伐利亚建筑家克里斯多夫•丁特岑霍费尔(Christoph Dientzenhofer,1655-1722)在圣尼古拉斯教堂(Church of Saint Nicholas),创造了一个流动的(fluid)、波浪式(Billow)的教堂结构,前殿包含了三个由立柱支撑的环环相扣的(nterlock)椭圆形框架--这属于曲线的旋律(rhythm of carves)。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前殿的立柱是粉红色和灰色的混合,柱头镀金。白色的雕像由于镀金而引人注目。立柱的底座恰好在人们的眼睛之上。我们首先看见的是巨型雕像(statue)和天使(angel)。他们的热情手势(anxious gesture)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紧接着向立柱上方看去,会发现这里缺少连续不断的水平(horizontal)屋檐。随后,我们能看到天花板上的湿壁画:里边有连续不断的立柱、壁橱以及屋檐。在这里你很难分清楚真实的建筑从哪里结束,幻境从哪里开始。这是由奥地利画家(Johnn Lucas Kracker,1717-1779)在天花板上制作的湿壁画,。从这个画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强烈透视感的经典中世纪教堂废墟。向观众展示了主题《天堂幻影》—圣人尼古拉斯以波浪形的姿态离开教堂腾云驾雾,进入天堂。暗示这个教堂就是尼古拉斯的出发地。
       出生于布拉格的意大利石匠家庭的圣蒂尼(Jan Blažej Santini Aichel,1677-1723)在布拉格建造的圣约翰朝圣教堂(Pilgrimage Church of St John of Nepomuk)是带有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精品。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这个教堂用于纪念波西米亚殉难者圣人涅波穆•约翰(John of Nepomuk,1345-1393)。这意味着必须画出用于朝圣的作品。1719年,在挖掘圣人的遗骨和遗物时,圣蒂尼发现圣人的牙齿保存良好。因此,用圣人的牙齿作为教堂的圣物,用于朝圣。他在设计教堂时将牙齿的造型加入。即教堂的中心内置一个五边形,四周由五组牙齿和椭圆的组合相互连接成环状,这个外环与五边形也相互连接。教堂顶部由五个五角星形加上中心的十角星形,组成一个王冠星形。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安排,代表给圣人的加冕。
      这个教堂的圆顶属于哥特风格,其中包括了支撑圆顶的尖拱形窗户(lancet window)、花饰窗格(tracery)以及难懂的、相互缠绕的肋架组成的穹顶。因此作为哥特教堂的崇拜者,通常会向上瞭望。在教堂圆顶的顶部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红色牙齿。这是朝圣所尊敬(veneration)的圣物。外面展示的是由十个角组成的星形(ten-pointed star)。星形外,是向外发散的镀金阳光,象征着神圣的光芒。在中世纪,光线通常还被当成是统一内壁的一种手段:光线从圆顶和窗户进入后散落到教堂地板上。而布局的宽阔以及单一颜色的采用,容许光线渗透到(permeate)教堂的每个角落。然而,圣蒂尼对上帝荣耀的表述,比仅仅是利用高度或照明(illumination)还要高明。根据来自博罗米尼的提示,教堂的中央避免设定为某种几何图形,当阳光集中到中央时,根据不同方向的光线以对角线反射,巧妙将光线传到教堂的各处。
      德国南部在三十年宗教战争(Thirty Years War)之后,经历了一个旋风般的大规模教堂建设,特别是乡村修道院(rural abbey)。到18世纪30年代,德国南部教堂已向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风格演变。约翰•米歇尔•费舍尔(Johann Michael Fisher,1692-1766)建造的茨维法尔滕修道院(Zwiefalten Abbey)教堂,通过前殿天花板上立体感强烈的湿壁画创造了大批教徒朝圣的虚拟场景。
欧洲教堂内部哥特风格的巴洛克艺术
       整个湿壁画占据了整个前殿的天花板,让人们看到眼花缭乱的螺旋式云层、朝圣的人群、圣人和天使。这是本笃修道院特殊的朝圣场地,陡峭的楼梯曲折迂回向上是去向圣母玛丽朝圣的人群,包括男人、女人、教皇、国王、修道士和尼姑。从瑞士艾因西德伦(Einsiedeln)到巴伐利亚的阿尔特廷(Altötting)和茨维法尔滕(Zwiefalten)。王室和教会人物代表着重要的历史事件。云层覆盖在天花板上,提供了闪烁不定的蓝天。由三人合一创造的神圣的雨落到人群中。圣母玛丽抱着童年的耶稣出现在云层之下。来自上帝的神圣光芒照射着圣母玛丽和耶稣的身上,这代表着天主教的三人合一,即圣父、圣子和圣灵合为一体。因此圣母玛丽向圣人本笃发出的光芒无疑是神圣的。而本笃张开双臂接受神圣的指示,并代表普通的教徒,向圣母玛丽和耶稣祈祷,请求宽恕。天花板四角的埃及字符表达了湿壁画内的人类如果要得到圣母的青睐,必须要克服自己的恶行。通过建筑、湿壁画和灰泥画的协调和融合,通过一波接一波的感官刺激(Sensual Stimuli),观看者会把自己融入到(Assimilate into)场景之中,并相信这些幻觉是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