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巴洛克建筑

标签:
意大利罗马巴洛克建筑历史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1、教堂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正面通常为两维的,教堂内部的布局是相对固定的(见上图)。所以人们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视为静态和封闭性的教堂。
但到了巴洛克时代,教堂变为开放性和动态的特征。 到16世纪末,罗马已成为联系反宗教改革的建筑发展中心,其影响力已遍及天主教世界。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起始于罗马耶稣会教堂(Church
of the Gesù)。由贾科莫.德拉.波尔塔(Giacomo della
Porta,1533-1503)设计,并于16世纪最后十年完成的教堂正面,带有明显的巴洛克特征。
传统教堂内的前厅被取消,教徒进入后,直接进入前殿(座位区)。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上座人数达到最多。前殿两侧的过道被取消,用礼拜堂来代替。两翼的长度缩短了。内部的架构不再是相对固定的,而是根据需要灵活加以改变。显然,罗马耶稣会教堂建立了动态的、开放式的架构体系。
由卡诺•马代尔诺(Carlo
Maderno,1556-1629)设计,于1603年完成的戴克里先浴场圣女苏撒纳堂(Church of Saint Susanna
at the Baths of
Diocletian)被认为是第一座最纯粹的巴洛克建筑。尽管其空间布局仍有风格主义的痕迹。马代尔诺强化了中央轴线上负载立柱(pier
or
column)、半露方柱的使用,与罗马耶稣会的正面相比,进一步强化了立体感,包括雕塑、阴影变化、凸凹变化等。扩展了负载立柱在下层的使用。这个教堂内部结构的简化,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只有前殿和后殿。
贝尼尼在罗马建筑艺术中称雄达到半个世纪。圣彼得大教堂的铜制祭坛(St. Peter's
Baldachin)是他的职业生涯真正的开始。这个转折点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个长达10年的探索过程。天蓬使用的四根螺旋式立柱不能算新颖,但与圣彼得大教堂内其他的立柱相比,确实是个另类。这种设计带来了房屋设计的新思路。这种螺旋式成为新的巴洛克形式。
由于这个教堂(下图左半部分)太小,所以根本无法按照最基本的元素来设置内部,比如,这里没有教徒的座位区(西方宗教术语为前殿),只能用于私人的用途。其实这个教堂是罗马红衣主教家庭做礼拜的地方。这个教堂兴建开始于1638年。与教堂相邻的是修道院设施。
由于教堂内部为椭圆形,导致了教堂的外表面也采用了圆形的曲线作为对应。教堂正面的雕像、壁橱、立柱、曲线和曲面,共同创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
博罗米尼的杰出作品还包括菲利皮尼礼拜堂(Oratorio dei
Filippini),正面凹凸不平,结构上不对称,风格上介于教堂和宫殿之间。
博罗米尼设计的圣依华堂(Sant'Ivo alla
Sapienza),令人难忘。圆顶是少有的螺旋形结构。正面的圆形曲面展示了立体的空间。教堂的形状是在三角形上加上了6组圆曲线。
由吉罗拉莫•拉伊纳尔迪(Girolamo Rainaldi,1570-1655)设计,兴建开始于1652年的圣阿格尼丝教堂(
chiesa di Sant'Agnese in
Agone)。这是一个典型的希腊十字教堂,最引人瞩目的是巨大的圆顶,内部的布局被极大地简化,几乎看不到四个翼。由博罗米尼设计的正面,与两侧的钟楼搭配,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卡诺•拉伊纳尔迪(Carlo Rainaldi,1611-1691)在罗马人民广场奉献了圣山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i Montesanto)和奇迹圣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前者兴建开始于1662年,内部为椭圆形。后者兴建于1675年,内部为圆形。
彼得罗•达•科尔托纳(Pietro da Cortona,1596-1669)设计的圣卢卡马提纳教堂(Santi Luca
e Martina ),兴建完成于1664年,展示的希腊十字,与文艺复兴风格的托迪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Consolazione)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翼被加长。内部全部采用白色。后殿的半圆性拱顶上采用了丰富的装饰。
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于1656年到1657年设计圣母和平教堂(Santa Maria della
Pace)展示了自己的风格。在这个教堂的正面塑造了一个半圆的柱廊。显然,这个正面受到了贝尼尼的圣安德肋堂和梵蒂冈广场柱廊的影响。
著名巴洛克建筑家的作品,不仅包括宗教,也包括民用。卡诺•马代尔诺(Carlo
Maderno,1556-1629)于1625年与博罗米尼合作兴建了巴贝里尼宫(Palazzo
Barberini)。宫殿内有名的螺旋式楼梯(见下图),为博罗米尼设计的作品。这个宫殿没有传统的封闭型庭院。卡诺•马代尔诺将乡村别墅的U形移植到宫殿。宫殿的正面是古典主义风格,在圆拱使用上有所创新。
1650年,博罗米尼完成了蒙泰奇托里奥宫(Palazzo
Montecitorio),随后完成了卡洛温泉。这个宫殿正面向两侧弯曲的曲面给人的印象深刻。
由贝尼尼建造了梵蒂冈使徒者宫的出入口(Scala
Regia),时间是1663年到1666年。出入口中包含了许多不规则的建筑元素,为了形成障碍,出入口的宽度减小,使用了拱顶。然而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是排列的立柱显示墙体很厚。但这是一个典型的视觉陷阱。
博罗米尼在1652到1653年建造斯帕达宫(Palazzo
Spada)也留下了视觉陷阱的作品,产生与真实深度不一样的感觉。
吉罗拉莫•拉伊纳尔迪(Girolamo Rainaldi,1570-1655)于17世纪中期设计了潘菲利宫(Palazzo
Pamphilj)。这是一座令人感兴趣的伟大世俗作品。其正面是巨大动感效果的浓缩以及扩展。
3、广场
罗马城巴洛克特征的城市改造。主要由教皇西克斯圖斯五世(Sisto
V,1521-1590)组织实施的。事实上,西克斯圖斯五世的前任已就这方面采取了行动。特别是人民广场(Piazza del
Popolo)最有代表性。同时也是巴洛克城市广场的原型(prototype)。人民广场作为罗马城的大门,是1589年开始的城市改造的起点。17世纪时,人民广场耸立起一座方尖碑和两座教堂。
巴洛克广场系列,做的最好的,无疑是是梵蒂冈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由贝尼尼设计,建于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统治下的1657年到1667年。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表达宗教礼拜和建筑遗产的继承:广场上,椭圆形的两组门廊通过梯形区域与圣彼得大教堂相连。贝尼尼创造了广场借助门廊向城市全面发散的通路。
前一篇:解读欧洲罗马天主教堂
后一篇:巴黎--巴洛克城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