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民间艺人,乐此不疲地创作了无数“静静的夜晚”题材的诗词歌赋。古时候的夜晚,是真正的夜晚,没被现代文明污染。当下,在乡村还能体验到真正的“静静的夜晚”,都市,成了“不夜城”。
古时候的夜晚,最撩人的肯定是月亮,让人想入非非,从阴晴圆缺联想到悲欢离合。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
……….
汗牛充栋。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夜晚,没写月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秋雨和烛光描写静静的夜晚,夜雨中,自然不会有月亮。
杜牧的《秋夕》也类似:“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没写月亮,写了烛光、萤火虫、星星……
中国的诗歌,似乎被古人写尽了,今天的诗歌,无法与前人平起平坐,更谈不上超越。于是就用谱曲的手段来弥补歌词的平庸。祖先的诗词,尤其是宋词,原本也是有曲子可唱的,因为没有创立科学的记谱方式(比如五线谱,简谱),只是口口相传,导致曲子失传,只剩歌词了,甚是可惜。而今,糟糕的歌词若能谱上动听的曲子,就掩盖了歌词的乏味而广泛流传,功夫在诗外。被誉为“全能唱作才子”的王铮亮,2010年唱红的歌曲《静静的夜晚》就是一例,歌词如下:
一声珍重 一声再见,
就这样离开了我。
多么盼望你能早回来,
快回到我的身边来。
静静的夜晚谁来陪伴我,
陪伴我在这寂寞的夜晚。
长长的思念谁来安慰我,
告诉她我的一片深情。(反复唱这几句)
歌词实在味同嚼蜡,但曲子受人待见,唱红大江南北。
同名的歌曲还有从异国他乡日本泊来的,梶浦由记作词,佐桥俊彦作曲,同样是歌词缺乏文采,被动听的曲调所包装:
《静静的夜晚》
在这般寂静的夜里等着你
重拾那时忘记了的微笑
距离当时只有短短的日子
一想到就会倍感温柔
到星星聚落的地方
祈求你永保笑容
即使今天遥不可及
将来一定能重逢
何时起你的笑容变得如此飘忽无常
自从那次错误开始
珍贵的回忆成为了光束
投向遥远的高空变得更强
到星星聚落的地方
希望我的思念能够传到你的心中
永远在你身旁
即使要与冷漠相拥
即使现在遥不可及
我们一定能够重逢
也许是翻译的蹩脚造成阅读障碍,实在不能恭维如此缺乏文采的歌词,却依然拥有大量粉丝深爱不舍。
静静的夜晚,静静的夜晚,在当下,你还能彰显优美的歌词和动听的曲子吗?
在我舍不得随意处理的旧书堆里,有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解放军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歌曲选》。打开泛黄的小册子的第36页,是一首《静静的夜晚》:
《静静的夜晚》李显甲词,丁平曲。
静静的夜晚,静静的夜晚,
我乘着清风飞上云端。
天空中星光闪闪,
海面上渔火点点,
我飞过海岸,
在大海的上空警戒盘旋。
啊!少女站在沙滩,
等待着出海的打渔船,
姑娘啊!你不要挂念,
有我保卫着渔船的平安。
静静的夜晚,静静的夜晚,
我乘着清风飞上云端。
天空中星光闪闪,
山村里灯火点点。
我飞过高山,
在山村的上空警戒盘旋。
啊!母亲坐在摇篮旁边,
看着孩子的脸,
母亲啊!你放心安眠,
有我保卫着孩子的平安。
静静的夜晚,静静的夜晚,
我乘着清风飞向云端,
保卫祖国的安全,
迎接幸福的明天。
这么美妙的歌词让老兵的我激动。一位飞行员,执行夜航任务,内心里萌发出无比的自豪和坚毅的责任。男人的胸怀,就该时刻装着妇女与儿童。行文至此,想起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今天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半个多世纪前有过这么一首《静静的夜晚》。不经意间,似乎感到词作者或许是一位好友的长辈,作者的父亲会不会是辛亥革命老前辈李肇甫?在一次聚会中遇到那位老友,问:“《静静的夜晚》是令尊的作品吗?”答:“是的,他与阎肃是至交,每年春节都煲电话粥。”难怪这首《静静的夜晚》是写飞行员的,阎肃也写飞行员,他的《我爱祖国的蓝天》流传甚广,原来他们是空政文工团时期的战友加兄弟。两位长者几年前都相继以九十多的高寿离世了,不然,我应该有机会拜会《静静的夜晚》的作者,以满足我那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虚荣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