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
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充分、专注地诵读全文,使他们能够读正确、读流利。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2. 要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课文,使学生能借助画面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动物二章中描写了两种水鸟,鸬鹚和鹭鸶,在描写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鸬鹚郑振铎的一篇散文,行文是按照实情发展的顺序进行的,重在表现鸬鹚捕鱼的动态美,以及环境描写所起到的烘托作用,而鹭鸶是郭沫若的一篇经典散文诗,结构清晰,行文流畅,用诗一般的语言,略带文言的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要让学生学习这种描写事物的方法。
《鸬鹚》这篇文章,郑振铎先生一篇散文的节选。课文很美,全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恬静的画面。介绍了鸬鹚帮助渔人捕鱼的过程,分为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个阶段,其中最能体现鸬鹚动态美连续美的是捕鱼时,文中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包括渔人站、抹、抓、挤、甩,鸬鹚扑、钻等动词,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揣摩这些动词来感受这种动态的画面,以及渔人和鸬鹚动作娴熟,配合默契。为了使这种动态美更加生动,文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第一自然段捕鱼前,是很安静的一幅画面,有夕阳、小湖、渔船。渔人“悠然”,课文最后捕鱼后也是环境的描写,有炊烟、天色暗下来等,要让学生理解体会环境描写在本文中所起到的烘托作用,描写一种事物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来进行。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充分运用。
此外,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把握文本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可以给每个画面起一个美丽的名字,可以试着画下来。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使我对散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理清文路有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应教给学生整体阅读法,让他们抓住文章线索,并顺着线索层层领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