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民生实录 |
分类: 人在美国 |
美国为何要收拾日本
珍珠港掠影
姚鸿恩
日本见到美国,是毕恭毕敬的,连声“嗨嗨”的。众所周知,二次大战时,美国曾经史无前例地收拾过日本。美国为何要收拾日本?这得从珍珠港说起。
在夏威夷旅游,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就是珍珠港(Pearl Harbor)。不是去亲近自然,欣赏美景,而是去感受人文,感受历史。这里,坐落着著名的二战纪念地。英文全称是World War II Valor in the Pacific National Monument,即“太平洋中二战英勇国家纪念地”。它主要包括三个纪念馆:美国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USS Arizona Memorial)、犹他纪念馆(USS Utah Memorial)和俄克拉荷马号纪念馆(USS Oklahoma Memorial)
参观者最多的是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日本偷袭珍珠港,鱼雷击中了该战舰的弹药库,战舰爆炸起火,迅速下沉。至今,战舰的残骸中仍然长眠着1102位阵亡将士。在沉没的战舰上方建造的洁白的纪念馆,同时又是一座军人公墓。纪念馆末端的墙上,密密麻麻的列出了亚利桑那号全部阵亡将士的名字。纪念馆的四周和顶部,开了21扇窗,象征着 21响礼炮,是对珍珠港阵亡将士的最高致意。
到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需乘坐摆渡船。途中经过停泊的航母,仿佛行驶在大山脚下。
每天,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发放4千张参观券。完全免费。馆外的停车场也是免费的。美国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是通过开会作报告来催人入睡,而是用具体的形象来潜移默化。
游客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我去参观的那天,甚至遇到整队的中国海军。任何人到了这里,都会被带进历史,思绪万千。
不知参观珍珠港的日本人感触如何?或许会后悔:“不作死,不会死”,若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就不会挨美国原子弹。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8艘战舰、3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沉或重创,188架飞进被摧毁,2335军人死亡,68平民死亡,1178人受伤。
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语调沉重: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必须永远记住的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攻击。”(Yesterday, December 7th, 1941 - a date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s suddenly and deliberately attacked by naval and air forces of the Empire of Japan. )
演讲最后一段,罗斯福语气坚定,“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帮助我们!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1937年日本侵华后,为持续战争,计划夺取其他国家的资源。美国因日本在华暴行,对日本实行道德禁运。1941年,美国更要求日本从法属印度支那撤军,并联合荷兰与英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拟南下攻夺荷兰与英国的殖民地,认为打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将有利于南下,并取得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为此,山本拟定了偷袭珍珠港计划。
可以说,是日本作死,激怒美国参与二战。而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反轴心国阵营的力量。
1945年7月30日,美英苏三国在波茨坦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日本立即投降,否则“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同日,日本表示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对军方下达命令:“去投掷那颗大炸弹吧,现在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
那颗大炸弹,指的就是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接着,8月9日,美国在长崎市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历史学家分析,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固然是为了减少盟军伤亡、从速结束二战,但也很可能是美国想减弱苏联的二战中的影响。
美国的报复心很强。珍珠港被偷袭时,美国还没有原子弹,否则可能当时就扔了。1945年7月,美国刚刚试制成功三颗原子弹。美国投掷的两颗原子弹,第一颗叫“小男孩”(Little Boy),第二颗叫“胖子”(Fat Man),听上去绝对没有“凶相毕露”。但是,美国一旦报复,说打就打,好比牛仔,拔枪就射。
很多年前,“日本无条件投降”曾经作为谜面,公开征求谜底。谜底为中国历史人物。有人猜谜底是“苏武”,有人猜谜底是“屈原”。美国人若明白这两个人名的汉字的特别意思,应该会选择“屈原”。原子弹,是极其残忍的。但是,原子弹使日本屈服,则立即结束它在中国的残忍。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往往只有战争才能制止战争。
纪念馆的大道上,耸立着一块高大的雕塑,名为“生命之树”(Tree of Life)。蓝天和白云,透过“生命之树”,给人以光明,给人以平和,给人以活力,给人以向往。
“生命之树”下,一只母鸭,带着八个孩子,悠然地在纪念馆场地散步。是的,它们也是生命,无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