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老子:39、得一颂

(2020-12-19 10:33:07)
标签:

杂谈

分类: 精品典藏
走近老子:39、得一颂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也,非欤?
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王录)如玉,珞珞如石。
  今译
    往昔得到了“一”的:天得到了一,因而清明;地得到了一,因而安宁;神得到了一,因而灵妙;谷得到了一,因而盈满;侯王得到了一,因而天下走上正道。
    将它推广来说呀!说是天失去了清明,恐怕将会破裂;地失去了安宁,恐怕将会震动;精神失去了灵妙,恐怕将会休歇;溪谷失去了盈满,恐怕将会枯竭;侯王失去了正道,恐怕将会颠蹶。
    因此尊贵必定以卑贱为根本,崇高必定以低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是他以卑贱为根本呀!不是吗?因此至高的声誉,是没有声誉。因为这样,不愿碌碌晶莹好似美玉,宁愿珞珞平凡好似顽石。
    解说
    老子历举自然界天地和人类历史精神和侯王“得一”的典范,来明证天、地、神、谷、侯王之所以能够清、宁、灵、盈、正,不但得以生存,而且有充沛之生命活力,欣欣以向荣,皆由于“抱一”有成,因而“得一”的必然结果。此乃古之善为道者、善摄生者唯道是从,知和日常,从而得道的体现。
    这一段妙文,可说是老子的“得一颂”。道的本体虚无,无不可见,一为有之始,序数之端,为朴,为太极,举一以况道,是以得一,就是得道。古代为道格言说:“得其一,万事毕”,即此意也。老子教导我们法自然,法历史,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十章)要“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就是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一”在道的自然化生之全过程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具有无穷之妙用。因为“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三十二章)守朴,即守一;返朴,便是归一。“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乃是复归于一;而婴儿是人生之“一”,也是人生之“朴”。所谓“赤子之心”,所谓“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五十五章)就是此“复归”的要求与目的所在。
    接着,又从反面来启示人们,从它们的终极结局来看,若是失去了此“一”,天、地、神、谷,以至侯王,非但无以清、宁、灵、盈、正。而且它们虽未然,而其必然的归趋,将是恐怕会裂、发、歇、竭、蹶,而跌落“不道,早已"的下场。
    总结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历史的经验——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犹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六十三章)因此,侯王秉承古训,而自称孤寡不毂,表示自己好比青年失去父母,中年丧偶,无依无助,不善于毂养自己,竭诚渴望众人来扶持辅助,这正是侯王“以贱为本”。所以至高的声誉,是没有声誉。唯有“道隐无名”,方能“善始且善成”。(四十一章)因此,有道者不愿碌碌晶莹,好似美玉,而宁愿珞珞平凡,好似顽石。
    善为道者遵此“得一”之教,务要“抱一勿离”,守一不失,时刻处于“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得一”状态,时刻保持赤子那般精之至、和之至的朴素新生境界,而以失“一”为大戒大忌。因此,无论待人处世,无论进道积德,均应“以贱为本”,“以下为基”,而切忌自高;均应“珞珞若玉”以自守,而切忌“碌碌若玉”以自况;至誉无誉,实至名归,此时此际,“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九章)“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

走近老子:39、得一颂
         源自:《老子传真》  作者:黄友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