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频山明月寺
标签:
富平 |
分类: 探访寻踪 |
频山又名明月山,位于陕西富平县东北隅薛镇以北,因山峰形似半月而得名。频山主峰海拔1437米,为富平境内诸山之冠,古时山巅建有明月寺而闻名遐尔。往事越千年,岁月沧桑,古寺今安在?久有登临夙愿,曾多次慕名寻访,然苦于山高峰险,望而却步饮憾而返。
日前,访得频山上新建“风力发电铁塔”,有盘山道可通古明月寺遗址,遂与《富平人》总编孙文雄、文友付金荣相约登山探访。是日中午,自驾车从富平经流曲镇一路向北,穿底店街拐向东,沿达白乡道东行七里许,至达家坡东沟折而北,一条施工路绕山盘旋而上。山高路险,坡陡弯急,碎石溜滑,挂一档大油门,瞪大眼睛小心蜗行。忽而车临断崖绝壁,忽而车前视线悬空,急拐弯斜坡更险,额头一抹冷汗。一路绕过四座“铁塔”,山上正在施工,两辆大吊车和数挂硕大的刚架挡住了去路。驻车稍事歇息,身挎摄像器材徒步前行,约半小时许抵达频山主峰脚下“铁塔”。塔下是一片开阔施工场地,驻足仰望,频山主峰直指云霄,山巅石墙巍然耸立,层崖绝壁护墙点缀,依山五阶台坪寺院遗迹醒目可辨。
塔东备用土路绕山腰延伸而去,路口斜坡横卧一条锹把粗的蛇,蛇头上方羊肠小道没入灌木丛中。文雄站在路口说可能从这儿上山,但他并没有看见脚旁的蛇。我是分明看见了蛇的,急忙快步引导文雄和金荣,踏着松软的备用土路东去。但此路并非上山道,遂怅然而返,路口已不见蛇踪影。蓦地恍然大悟,莫非蛇为我们指路!因昨日下雨,上山羊肠小路有些湿滑,金荣驻足塔下。我和文雄携带航拍器材,手拄树棍在半人高的灌木丛中穿梭攀行,不一会儿登临山巅。

山巅是一片开阔台坪,东西宽约二十六七步,南北长约七八十步,荒草丛中砖石瓦砾俯首可拾。台坪中部西侧傍崖处,半截石墙耸立,高丈余,长二十余步。石墙用料皆为山上板石,历经千年风霜,仍质地坚硬。殿后一座石箍窑洞,座北朝南,青石拱卷,外方内圆。门框石刻瑞兽、香炉、宝瓶等浮雕,两侧楹联曰:“宝树缤纷联贝叶,昙华缭绕舒金光。”根据楹联含义推测此洞似应为道教场所,想必古时洞前是有一株银杏树的。走进洞内,迎面壁挂道家神像,祭台上一炉清缭绕,散落香火钱数张,似为附近山民或游客所祭祀。
据史籍记载,古明月寺或始建于春秋时期,起初为道家修炼之地,汉代以后逐渐兴建了佛殿。昔时明月寺建有“八仙石洞”、“佛院神庙”等殿宇佛堂,是一座道、佛二教合一的著名寺院,高僧道仙云集,香火极盛。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在频山之南置频阳县。西汉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访仙登临频山明月寺,封秦大将军王翦为频山山神。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沮水》载:“频阳城北有频山,山有汉武帝殿,以石架之。”据此推测,半截石墙似应为“汉武帝殿”遗迹,石箍窑似应为“八仙石洞”。
山巅下台坪落差约丈余,我和文雄用树棍拨开草丛,沿崖边缓坡小心翼翼溜下。从低处向高处数,此台坪为第四阶台坪,约二十步见方,荒草丛生,旷无他物。旋即由东侧缓坡下到第三阶台坪,紧靠山崖正中有一段残留石墙,疑为双侧登山台阶护墙。山之东凹处,杂草丛中隐匿着一座石屋,圆门两侧楹联曰:“学贯阴阳参天地,道济群类大生来。”屋内进深约丈余,阔约数尺,石砌四壁,方檩灰瓦,屋顶半塌,尽显岁月沧桑。迎面神像画轴高悬,贴地石板上焚香一炉,东侧平卧石匾一方,楷书阴刻“华灯普照”四个大字,疑为门额石匾。数年前,富平王兆林老师曾登临明月寺,在石屋内发现一方石刻武士浮雕,照片所见:赳赳武将,身披铠甲,手牵战马,威风凛然!笔者所至,石屋内地面被坍塌瓦砾覆盖,很遗憾没有找到这块浮雕。武士浮雕似应为“汉武帝殿”南墙外壁镶嵌之石雕,以褒扬汉武帝平定漠北之赫赫战功。推测汉武帝殿被毁时,武士浮雕或跌落第三阶台坪,后来被人移入石屋内。

明清《富平县志》载:唐真人孙思邈曾在明月寺“石庵”长住修道,施药济世,后世尊称其为药王。根据石屋楹联及门额石匾含义分析,石屋应为道家修炼处,推测此石屋很可能就是药王孙思邈居住修炼之“石庵”。明天顺间高僧赵老,自号山主,初隐终南山,悟彻禅宗,“后隐居明月寺,以药济人,得者立愈,一方依之如思邈。”据清康熙间翰林院检讨、关中鸿儒李因笃考证:“赵老与孙真人同居一庵。”意思是说,明代高僧赵老在明月寺修行时,也住在唐真人孙思邈曾经居住过的“石庵”里。赵老曾作《明月山偈》曰:“明月清风好坐禅,休将意马走山川。此生不修空归去,再遇人身几万年。”传说赵老圆寂后,肉身厝于频山东麓石峪中,邑人感念赵老悬壶济世之恩德,遂呼其峪为赵老峪。
第三阶台坪之下,是第二阶台坪及首阶台坪。这两处台坪依山势西侧呈长条形,面积大小不一,皆荒草丛生,别无他物。遂复上第四阶台坪,文雄打开飞行器箱,放飞无人机航拍,忙得不亦乐乎。
伫立山巅举目远眺:山前绝壁险峻,顺阳河流域田园村落美景尽收眼底;山后山峦起伏,槐花林茂密;山之左陡坡崎岖,似有小路去往赵老峪王马堡;山之右缓坡凹曲,间或似有古道痕迹蜿蜒直抵达家坡。此古道为昔时香客登山路,汉武帝当年访仙明月山时,也似应是从此古道登临山巅明月寺的。另外在九龙峪还有一条崎岖小道,山前武家坡等民众多从此小道登山。
伫立山巅俯首近观:频山主峰及两翼余脉形似半弯月环抱,九脊探沟如龙跃,沟底高阜似明珠,宛若九龙戏珠状,故世称“九龙沟”。沟底高阜之上昔有王翦神庙,俗称九龙庙或美应侯庙。据清代庙碑载,道光间将山巅古明月寺迁建于九龙沟,并将九龙庙更名为“明月寺”。从此这里成了善男信女烧香拜佛及游客观光旅游的的场所,而山巅之古明月寺则日渐萧条没落。
明月处处有,最为故乡明。古时明月山是渭北人间仙境,亦为善男信女神往之洞天福地,多有贵胄贤达、文人墨客登山访幽,吟诗歌赋。元初诗人庞志明赋诗《观频山》云:“翛然胜负入频山,古迹青松绕画阑。修道此处堪图画,真乃西岩阆苑闲。”草书观频山诗碑,今存县文管所。明天启间进士、嘉兴府同知、流曲梅家庄人杨日升咏
频山是关中渭北名山,山巅古明月寺历史久远,是富平境内极其珍贵的古迹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明月寺,功在千秋!诚愿频山月更明,明月明明映富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