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现代人婚恋自由了,不过找对象更难了。
农村到城市的迁徙,财富形成新的社会断层,
迷茫的家长人们开始走向相亲场。
有专家指出,中国已进入性别比失衡型社会,
未来10年内,平均每年新进入结婚年龄的
男性比女性约多100万。
但即便如此,处在屌丝阶层的相亲场,
女孩的选择优势并没有想象中大。
市锅(个人微信号:icq618)去了趟重庆的相亲场。
这个相亲场是天然形成的,
在洪崖洞一楼,周末开市,中午散场。
原谅市锅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虽听说好几年,但一来还真是被黑到了。
人真的是超多,
跟洪崖洞看夜景的游客有得一拼。
不过洪崖洞再美的风景,
也不能让这些人倾心。
在网托、婚骗的乱象的今天,
他们倍感压力,不得不走进传统相亲场。
一门心思全都在这一张张纸上,不管为谁。
给孩子们找对象,家长更显得迷茫。
"条件还是要有的,又不是来扶贫的"
在相亲角走一圈,
父母们都很实诚,也很现实。
条件好的,一窝蜂而上。
途中遇到个样貌、衣品中等、
斯文的年轻男子被妈老汉拉着进场。
大妈们一堆涌上去。
直接打开手机相册,
“你看看我女儿长得不差,工作稳定......”
最后被一个卷发大妈截胡,
在旁边专门的空地方两家人继续深聊起来。
市锅本想站在一旁当个木头人,
被卷发大妈恶狠狠的眼神吓跑了。
条件差的,无人问津。
王大爷的儿子是出租车司机,
他在这里来了一年多了,
还是没给儿子找到合适的,
有几个打电话来问的,都是离异的。
“36岁,离异,有一子,
无钱无房无工作,家穷但心暖......”
这种对大妈大爷们来说,基本就是来搞笑的。
来给子女相亲的,大家都很随和。
纸上写着找个合适的,但心里都有条线的。
至少要有房、工作稳定、主城,家庭条件相当。
“这些肯定是必须的,
你说总不能找个人来扶贫吧!”
一大叔在一旁感叹。
“关键是优秀的男的太少了"
在相亲角走一遭,被相亲的未婚女比男的多。
不只有41岁的,也有24岁的。
爹妈都着急成热锅上的蚂蚱了。
不得不说好多未婚女性
在大人们看来真的优秀。
国企上班,教师,大学老师,公务员等,
学历大都本科以上,关键家境都还不差。
渝北的王大妈,几乎每周六
都会扒开三号线拥挤的人群来洪崖洞,
断断续续来了4年,
女儿也从28岁到了32岁。
女儿硕士毕业在离主城较近的一个区
当老师,在编。
按照她看来,女儿的条件只有两个不好,
年龄大了点,没在主城工作。
她们一个个地拉着市锅看,
“33岁,也是硕士,大学老师。”
“32岁,硕士,公务员。”一大把。
再看看这个,这个女娃,
“27岁,也是研究生毕业,沙区当老师在编,
也还不是还没嫁出去。”
“万一人家乱写的呢?”我安慰。
“嗯,不得,我认识她妈妈。”
你再来看看这些男的信息。
这个30岁的,重点大学毕业,自己有门市。
人家要找23-27岁的;
这个32岁的,条件一般吧,就工作稳定。
可人家也要找岁数小的......
“优秀的女娃多,优秀的男娃太少了。”
她还跟市锅上起了课。
你不要看未来几年,男多女少,
现在城里优秀的剩下的男的太少,
要不就都是贫困地区的。
要结婚得抓紧!
“女的没嫁出去,感觉很丢脸似的”
李大妈是相亲队伍中感人的妈妈。
女儿今年31岁,硕士,国企工作。
她也断断续续来这里2年了。
在这里曾给女儿找到两个,
聊着聊着没下文了。
“豆是没其他途径了,
所以只能到这儿来碰碰运气了。”
她谈到,自己亲友没一个靠谱。
女儿二十多岁时,还有亲戚帮忙介绍。
现在女儿大了,亲戚表示无能为力。
而一些老同学什么的,一听闺女还没嫁出去。
能不嘲笑,就算其素养高了。
要想指望他们帮忙,几乎没戏。
要不就介绍一些离异的男的来气人。
现在一些人只要结了婚,
管他什么婚姻质量,都值得拿出来炫耀。
没结婚,就跟要被判刑一样。
有些父母在人前还觉得抬不起头似得。
“我也想开了,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豆只有我家有。”
不给女儿压力,希望女儿过得幸福。
“我女儿长得不差、优秀,
让女儿将就,女儿肯,我都不肯啊!”
相亲角也催生了一些婚介,
不过家长对这些婚介都不太感冒。
只是偶尔回翻一翻一些小册子,寻找希望。
每当接近中午,楼上的烤鸭店,
也会把鸭架子拿过来卖,两只12元。
每天大概能卖个一两百只。
人们会把自家的相亲信息留在展板上。
展板共五块,
每张都密密麻麻贴着相亲信息。
贴的不仅是纸,
也是一丝希望和家长们的拳拳爱子之心。
对于相亲场,大家都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
这是群可爱的大叔大妈们。
他们着急,他们迷茫,他们更多的是担心。
也希望社会对未婚青年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记得关注@人人爱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