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淡”解《养生主》——读“南怀瑾诠释‘缘督以为经’”有感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人生百态 |
![[转载]“淡”解《养生主》——读“南怀瑾诠释‘缘督以为经’”有感 [转载]“淡”解《养生主》——读“南怀瑾诠释‘缘督以为经’”有感](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淡”解《养生主》
《庄子·养生主》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那么如何“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打通大小周天,以实现健身长寿;活得一生始终幸福康乐;不会死在父母前面,能尽孝,并能养育子女家亲;活到无疾而终,以尽天年呢?
窃以为关键在于恪守一个“淡”字。
“淡”是“水”与“火”的对立统一体。从“淡”字中可以悟出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则与途径。老子的《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的意思是:最善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所以没有过失,没有烦恼。而无欲无争无忧才真正是健身养生之最最重要的。
孔子也曰: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就是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就是有义;浩大无尽,滔滔不绝,就是有道;跌落百丈山涧而不惧,就是有勇;安放无高低无不平,器斜水不斜,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违心趋附,就是正直;蒸发为云天,入地为甘泉,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西流向东,好像有志;取出取入,洗涤万物而又能自洁,冬为雪,夏为雨,又是善变。水有这些好美德,所以君子遇水必观察、欣赏、感悟、效仿之。
如果说做人应该如水,那么做事更应该如“火”。做事要有火的热情,火的速度,火的源动力和火的创新精神。火能给人美食、光明和温暖,能给人祛病健身,并能将顽石炼成黄金,将泥土烧成砖瓦,如凤凰涅槃,能在烈火中毁灭而后获得新生。
水属阴,火属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平衡、虚实互补,阴阳虚实间取中道,乃《养生主》中倡导的最主要的养生之道。
《庄子·养生主》全篇结构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缘督以为经”。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是以厨工分解牛体为例,说明以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来比喻养生。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天命,顺自然,“安时而处顺”,方“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从总纲内容分全文可分两部分:为“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一是必须淡泊名利,取“中道”;二是要“缘督以为经”。
《庄子·养生主》开篇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是如水火对立统一的“中虚之道”。此说明人不要太贪,凡事过犹不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必将殃及身心健康。现在的奸商以贪利丧失良心而害人,贪官以贪财贪色,失去良知,冲破底线而踉铛入狱。这些人因受良心谴责或因监狱之苦而重病缠身甚至早逝夭折,还谈什么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呢?
庄子在《人世间》还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如栎树因为无用,才免遭砍伐之祸而得尽天年;但若一无所用,虽能免于匠人之斧,却难免砍柴者之刀,会被人砍了当柴烧。如此还如何能薪火相传、生存与发展呢?在“无用”与“有用”之间又如何取舍才能得以“全生”“尽年”呢?庄子针对这一人生两难之境,提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中道”思想。常言“人心要实,火心要虚”。该虚则虚,该实则实,才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是一个人头(或鸡头)在十字路口辨别前进的方向、寻求前进的正确道路。人头(鸡头)上盘旋上升的蛇形结构,象征与天之气路相接,与大自然相通,形成天人合一、毫无滞碍的较佳状态。其头上都有天眼,上面冒着气,功夫界称之为“外丹脉”,都喻专注观察。再请看看现在隶书的道(
)字,上面的两点成为八卦的阴爻(-
-);下面一横,成为八卦的阳爻(—),阴阳两爻对立统一,组合成八卦、六十四卦乃至无穷。再看此“道”本身,也说明人生道路要想走(辶)得通、走得顺,走向成功,必须用“自”己的头脑(首)去思考阴阳(
)的平衡。因为所有病,都如六淫、七情不平衡所引起的病。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之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之,或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相适应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突然、强烈或长期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又不能适时调整与协调,也会使脏腑肢体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以上是说不能为而为之引起情志上的不平衡能导致身心的危害乃至横死。以下说说第二部分内容,此是全篇重点内容,即如何“缘督以为经”来实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以“庖丁解牛”为例,说明只有掌握解牛的客观规律和牛体的自然结构,才能够“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以无厚入有间”,象征在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混浊难处的人世间要善于寻找最佳路径,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安全环境。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解释‘缘督以为经’,就是说把整个身体背脊骨督脉系统打通。怎么叫‘缘’呢?佛学翻译得很好,叫‘攀缘’,‘攀’等于人爬楼梯,一节一节慢慢爬上去,‘缘’就是沿着这条道路,一切节向上连锁的关系。所以,‘缘督’就是以督脉为主,沿着督脉这条道路,以生命的气化(庄子将生命归结为气,他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之为死’)一节节向上爬,保持健康。‘以为经’这个‘经’,不是奇经八脉的经,这里应作经常解释,督脉中枢神经、背脊骨是关联着整个身体的中心,要经常保持使它健康。”因为督脉领一身之阳气,“督脉通,百脉通”,督脉通了,任脉也就随之被打通,“任脉通,百病不生”。任督二脉一通,就是通了小周天。以小周天为基础,再继续练,打通全身经脉,就是通了大周天,大小周天一通,就“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不正是人们都渴求的吗?
可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尽其天年呢?很少!多是病死的,甚至是横死的。为什么呢?多是经脉不通。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首先是督脉不通。南怀瑾说:“人是直立,以督脉为主,督脉最重要,就是背脊神经,背脊骨一直到头脑,称为中枢神经系统,人活得健康最主要的就是靠中枢神经系统。到了前面,舌头以下,连着心肝肺大肠小肠膀胱等,这一系统,在旧书翻译中称自律神经系统。人中风嘴歪了,发抖,可人还活着,就是自律神经出了问题,不能做主了。”所以庄子才开宗明义的提出“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学习《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乃至通大小周天,都要秉持一个“淡”字,以淡定而后遣欲澄心。首先要淡泊明志,淡泊名利,平淡心理,清淡饮食,把一切看淡。其次要格心驱妄,明心见性。王阳明诠释“格”字时说:“格者,正者,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格心就是正心。“正心”是儒家“三纲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核心。因为“心正也者,万流之源而成事之本也。”道家《清静经》中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第三要用文火练气,水到渠成。通督脉最怕着急突进,烈火烧干锅,走火入魔。沿背脊骨通督脉时,南怀瑾说: “督脉有三个部位最要紧。”“尾闾关(脊柱最下端,为基础,为第一关)最难打通。”“第一关通了以后,上来就是第二关夹脊关,就是背脊骨的两块骨头拉拢来,那里有个窝的地方(注:挂心肝胆脾肺的点上),它与肺呼吸系统、肝、脾、胃连带关系很重要。”“第三关叫玉枕关,就是后脑,许多人打坐修道,做功夫,不管修净土念阿弥陀佛,或者基督教的祷告,乃至道家的修炼功夫,在我的经验上,很少修到这一关。”气到玉枕穴,如过不去不要硬冲,强冲会头痛,要将气用意念拉回到下丹田,继续沉气并意守之,以文火聚气,气足了,水到渠成,自然就能通过去了。
南怀瑾接着说:“修道的人修行到此(玉枕穴),头痛得不得了,眼睛痛、牙齿痛、耳朵出毛病,各种毛病都来了(注:往往练到此处就害怕了,停止了,结果功亏一篑)。”“如果你认清楚这只是静坐过程必然的阶段而已,再放下一切,不执不着,顺其自然,慢慢身心会一步一步变化,一步一步提升”。“如果玉枕关气脉通了,不管多大的年纪,思想、身体不会疲劳,记忆力不会衰退,也不会耳朵聋眼睛花,应该说比年轻人还行”。
南怀瑾还说:“刚才讲的自律神经系统都叫任脉,是在身体前面;横的叫带脉,在身体中间,有相而无形的是冲脉,也就是后来密宗、道家所认为的中脉。人体四个脉,加上两手两脚(十二经脉)到头脑,上下八个脉(奇经八脉)都非常重要。”“然而,庄子只提到督脉的重要,他为什么不讲下去?任脉、带脉不重要吗?因为有一个‘缘督以为经’,对于有形的活着的肉体生命,背脊骨到脑中枢神经最重要,是主干。”“一般人,先要保持以督脉为主,督脉打通了,后面再跟着一路一路来,所以以督脉为基础。”“督脉、任脉不通,中脉没法通;真正中脉通了,奇经八脉当然通。”“病绝对没有了,而且不管男女,身体生理上永远保持很年轻,象童体一样”。
但要想“缘督以为经”通大小周天,必须无欲无求淡泊名利。南怀瑾说:“人随着欲望的升高,到了皇帝,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唐朝明朝的几个皇帝,要做神仙,人到了权位最高处,还要想另外一个超越,一超越,不都是搞死了吗?”“汲黯当面批评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内在欲望那么大,而外面讲大仁大义,又想修道,成神仙升天,‘岂可得乎?’”“其实,岂止历史上的汉武帝,大概所有学佛修道的都是汉武帝的徒弟,都犯了‘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个毛病”。“许多学佛学道的人,讲起来自己什么都看空了,未必如此,不容易看空啊!这样一来,不能专修,想“缘督以为经”,想长生不老,绝对不可能。”
所以,要做到“缘督以为经”,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必须恪守一个“淡”字,淡泊明志,淡泊名利,澄心遣欲,清淡饮食。在做事如火,以火的热情、火的速度、火的爆发力与创新精神,为众生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还必须做人如水,“利万物而不争”,也就是南怀瑾说的“真正做到无欲无求,‘缘督以为经’,一句话就成功了。”
“缘督以为经”,通督以升阳,也能防治癌症、颈椎病和三高等。如名老中医李可认为: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阳气虚了以后,慢慢就结成小块儿,然后逐渐长大,成为一个影响人生命的东西。所以,治疗肿瘤的时候,就找原点,还在阳气上下工夫。并认为人体内阳气是将军,养生就是养阳。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南怀瑾就“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进一步解释说:“‘可以保身’,督脉打通时,身体健康长寿是绝对的,没有病;‘可以全生’,怎么叫“全生”?一生很幸福、很快乐地活着,全始全终;‘可以养亲’,不会死在父母前面,当然可以孝顺父母,照应家庭子女亲人;‘可以尽年’,就是生命可以活到真正该死的时候(自然而然,无疾而终),尽了天年。”
“缘督以为经”通大小周天,行、立、坐、卧都可以练。卧式,卧如弓,最易放松入静,是练胎息的好方法。但易入睡,从持久清醒练功说不如坐式。坐如钟,较稳定,是道家打坐,佛家坐禅最主要方式。盘腿坐能拉伸下肢筋腱,能拉近下肢和心脏的距离,增加上半身血液循环,尤其能促进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对改善肺功能,让呼吸系统不受阻等。如南怀瑾说的:“所以打坐对治病、对身体健康,只有帮助而没有坏处。”但窃以为盘腿坐对气畅行于下肢不如立式,所以练大周天立式更好。从生命在于运动说,在运动中练大小周天也许更好。因为行如风的有氧运动,是“动”;意守下丹田是“静”;而气脉沿着督脉、任脉、冲脉和十二经脉运转又是气脉之“动”,这种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的修炼方式我叫它“万步周天”,即每天早上走一万步以上,并在走路过程中,运行大小周天。
具体大小周天的练法,请看下图和视频:这是文火小周天教学视频O网页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