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史》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

(2017-11-20 22:06:37)
标签:

杂谈

http://s8/middle/001KhWrLzy7fXFvPJoE24

仇池国古城遗址

仇池国古城遗址位于甘肃西和县大桥乡南部西汉水和洛峪河交汇处的仇池山上,距县城南56公里。由于仇池山地处西和、武都边境,史称“背蜀面秦,以其峭绝险固,襟武都、带西康,自古为形胜镇戍之地。”古城遗址以孤高奇险闻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仇池山

仇池山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流,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二水汇流而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雄关。[1]因上有大池与良田百顷,故名仇池或百顷原。东汉建安中,氐族杨氏以此为基地建立前仇池国、后仇池国,历时146 年,其势力所至达陇右、陕南,川北诸地,对全国南北政局及西南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的影响。现吸引了古往今来众多的诗人学士和观光旅游者,是陇上重要的游览胜地。

古城遗址

相传古代有仇维道士在此山炼丹,并有泉水19眼,故名仇池,亦名百顷山。东汉末年,天水白马氏杨驹徙居仇池。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驹孙杨茂搜依仇池天险始建仇池国,其后屡蹶屡兴。至梁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为西魏所灭。其疆土在最盛时期,辖今甘、陕、川三省边境2州、6郡、18县。今山巅存上殿、下殿遗址。

西和古仇池国遗址是东晋初年白马氐人杨氏建立氐人地方割据政权的中心。仇池山出名,更早在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2]《开山图》云:“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仇池山主峰伏羲崖。

古城遗址以孤高奇险闻名,吸引了古往今来众多的诗人学士和观光旅游者,是陇上重要的游览胜地。仇池山地处西和、武都、成县、礼县4县边境,史称“背蜀面秦,以其峭绝险固,襟武都、带西康,自古为形胜镇戍之地。仇池山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流,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二水汇流而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雄关。因上有大池与良田百顷,故名仇池或百顷原。东汉建安中,氐族杨氏以此为基地建立前仇池国、后仇池国,历时146 年,其势力所至达陇右、陕南, 川北诸地,对全国南北政局及西南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山上现有居民百余户,分几个自然村而居。遗址内城垣已无存,上、下殿址也唯有大量瓦片、砖块。山巅周围舂火药的石臼处处可见。出土文物有石锤及镞、弩、斧、剑、钺等大量兵器。现有新修盘山公路一条,曲折盘旋,直通山顶。乘车而上,如入蓝天,千峰扑怀,万壑青岚,眼前白云停而不浮,足下清江萦而不流,山风清芬,飘然欲仙。山上主要景观有“伏羲仙崖”、“金龙滚珠”、“八仙上寿”、“石勺奇潭”、“麻岩古洞”、“无根东水”、“洞庸神鱼”、“小有洞天”等。

伏羲崖

伏羲崖是仇池山主峰,巍然突起,耸入云端。《路史》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仇夷即仇池。相传仇池山伏羲崖为伏羲诞生地。无根东水源于山腹西北侧的天然巨石之上。这块巨石厚约3米、宽4米、长5米,被另外3块大石支撑,形成“鼎”字状,巨石上有直径30厘米,深40厘米的石凹,常年积水,满而不溢。水质甘冽醇厚,沁人心脾,可治肠胃疾病,有“积年之疾,一饮而愈”之说。相传此石为鲁班修建伏羲庙时所遗留。麻岩石洞系一石灰岩溶洞,洞深尚未探其终底,游人可至处有3厅。洞中溪流涓涓,钟乳石或立或挂,若人若兽,百姿千态,蔚为壮观。

神鱼洞

神鱼洞在仇池山西麓鱼洞峡中,原有上、下两洞,下洞已被西汉水掩埋,上洞仅有碗口粗大,常年流水潺潺。每年清明前后,即有鱼群随泉水流涌而出。这些鱼体态修长,背色暗褐,细鳞银白,鳍尾晕红。近年疏通鱼洞泉眼,鱼群涌出数量大增。此鱼乃嘉鱼,生存于溶洞地下水中,富含脂肪,味道鲜美。仇池山以其独有的险峻和丰饶,成为千百年来学者文士向往的“洞天福地”,以杜甫、苏东坡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学士,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苏东坡有《双石》、《仇池石》、《和陶读山海经》、《见和仇池》《壶中九华诗》等多首诗抒写向往仇池的情思,高度颂扬仇池的美好,又将其一笔记名之为《仇池笔记》。其中《壶中九华诗》赞道;“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葱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