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6年中学数学论文获奖结果
(2016-11-04 15:57:01)序号 | 学段 | 学科 | 作品名称 | 作者姓名 | 县(区) | 作者所在单位 | 奖次 | |
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巧练”的实践研究 | 汪洪潮 | 包河区 | 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 一等奖 | A1 |
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数学教学因“错误”而美丽 | 杨田中 | 巢湖市 |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 一等奖 | A2 |
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初中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使用的看法和感悟 | 胡宇 | 巢湖市 | 巢湖市柘皋中心学校 | 一等奖 | A3 |
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农村中学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及对策 | 张邦忠 | 肥东县 | 肥东县古城中学 | 一等奖 | A4 |
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自然和理性 | 刘钰 | 肥西县 | 肥西县金牛学校 | 一等奖 | A5 |
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在农村初中使用数学教材的有效策略 |
赵立春 |
肥西县 | 肥西县梁岗学校 | 一等奖 | A6 |
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慢化数学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 侯守定 | 肥西县 | 肥西县严店初级中学 | 一等奖 | A7 |
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浅议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 胡宗武 | 新站区 |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 一等奖 | A8 |
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提炼基本模型,积累解题经验 | 魏大付 | 包河区 |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 | 一等奖 | A9 |
1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谋篇布局巧设计,平面教材立体化 | 邹太芹 | 包河区 |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 | 一等奖 | A10 |
1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PBP模式磨课反思 | 王玮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区 | 一等奖 | A11 |
1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学生自主命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 胡思文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区 | 一等奖 | A12 |
1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实践探索 | 刘昌福 | 包河区 | 合肥市海顿学校 | 一等奖 | A13 |
1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三角形边的中点》专题复习 | 王敏敏 | 包河区 | 合肥市海顿学校 | 一等奖 | A14 |
1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分层,开拓“减负增效”新天地 | 陈太隆 | 高新区 | 合肥市梦园中学 | 一等奖 | A15 |
1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在创设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梁镇 | 蜀山区 | 合肥市宁溪学校 | 一等奖 | A16 |
1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函数与方程”的性质与思想——由2015年安徽省中考第10题说开去 | 张毅 | 蜀山区 | 合肥市望龙学校 | 一等奖 | A17 |
1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基于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思考与尝试 | 王振 | 蜀山区 | 合肥市新城学校 | 一等奖 | A18 |
1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平中见奇,淡而有味——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发的命题思考 | 周向荣 | 瑶海区 | 合肥市行知学校 | 一等奖 | A19 |
2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化百炼钢,成绕指柔——浅谈“转化思想”的应用 | 郑先勇 | 包河区 | 合肥市阳光中学 | 一等奖 | A20 |
2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 章蓓蓓 | 蜀山区 | 合肥市颐和中学 | 一等奖 | A21 |
2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教学做合一”引领数学课堂 | 李家道 | 庐江县 | 庐江县白山镇初级中 | 一等奖 | A22 |
2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王秀丽 | 庐江县 | 庐江县罗河镇店桥初级中学 | 一等奖 | A23 |
2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误区和对策 | 曹丹丹 | 长丰县 | 长丰县北城力高学校 | 二等奖 | B1 |
2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如何克服农村中学学习的倦怠情绪 | 王东梅 | 长丰县 | 长丰县城东中学 | 二等奖 | B2 |
2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中考数学复习几点策略 | 徐小欣 | 长丰县 | 长丰县城关中学 | 二等奖 | B3 |
2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关注学习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 耿广争 | 长丰县 | 长丰县庞古堆中学 | 二等奖 | B4 |
2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 | 杨明星 | 长丰县 | 长丰县钱集中学 | 二等奖 | B5 |
2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翻转课堂在中学数学教育实践中的困境及出路 | 褚清泉 | 巢湖市 | 巢湖市第二中学 | 二等奖 | B6 |
3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由一道中考题引发出对教学的思考 | 桂文升 | 巢湖市 | 巢湖市第二中学 | 二等奖 | B7 |
3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 万从华 | 巢湖市 | 巢湖市第二中学 | 二等奖 | B8 |
3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溯本求源,万法皆自然 | 王婷婷 | 巢湖市 | 巢湖市第二中学 | 二等奖 | B9 |
3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优化策略,让中考复习课教学回归本真 | 童传红 | 巢湖市 | 巢湖市柘皋镇中心学校 | 二等奖 | B10 |
3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见微知著 | 宣琼 | 肥东县 | 肥东县撮镇中学 | 二等奖 | B11 |
3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议数学探究课中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 | 朱玲 | 肥东县 | 肥东县高塘学校 | 二等奖 | B12 |
3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周建锋 | 肥西县 | 肥西第二中学 | 二等奖 | B13 |
3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分班风波引发的思考 | 陶训生 | 肥西县 | 肥西县金牛学校 | 二等奖 | B14 |
3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王玲 | 肥西县 | 肥西县烧脉学校 | 二等奖 | B15 |
3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把课堂还给学生 | 柏运兰 | 肥西县 | 肥西县桃花镇桃花初级中学 | 二等奖 | B16 |
4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从两个案例中看问题导学的艺术 | 杨亚娟 | 包河区 | 合肥实验学校包河花园校区 | 二等奖 | B17 |
4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运算,让数学课堂闪烁智慧 | 吴有鸿 | 高新区 | 合肥市第二十中学 | 二等奖 | B18 |
4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为学生拂开数学之窗 | 丁虹 | 新站区 |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 二等奖 | B19 |
4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数学中考复习之我见 | 郭凤珍 | 新站区 | 合肥市第七十八中学 | 二等奖 | B20 |
4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回归教育公正公平的四点思考 | 马玲 | 庐阳区 | 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学 | 二等奖 | B21 |
4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 孙盛 | 瑶海区 | 合肥市第十三中学 | 二等奖 | B22 |
4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做有价值的操作 | 冯斌 | 包河区 |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 | 二等奖 | B23 |
4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追求数学本真课堂 培养学生开放思维 | 李莹莹 | 庐阳区 |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 | 二等奖 | B24 |
4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刘斌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东区 | 二等奖 | B25 |
4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一次函数的应用(复习课)》三次教学反思 | 程海兰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区 | 二等奖 | B26 |
5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的几点心得 | 吴梅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区 | 二等奖 | B27 |
5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借心理效应之石,攻数学教育之玉 | 史娟娟 | 蜀山区 | 合肥市江淮学校 | 二等奖 | B28 |
5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 | 李之国 | 瑶海区 | 合肥市龙岗中学 | 二等奖 | B29 |
5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合理利用教学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 杨玉青 | 蜀山区 | 合肥市新城学校 | 二等奖 | B30 |
5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后的感悟 | 吴焰芳 | 高新区 | 合肥市兴园中学 | 二等奖 | B31 |
5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真实有效充满魅力对初中数学课堂的理解 | 王盈盈 | 包河区 | 合肥市阳光中学 | 二等奖 | B32 |
5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 | 叶余 | 蜀山区 | 合肥西苑中学 | 二等奖 | B33 |
5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培植知识之树 绽放思维之花 | 程浩 | 庐阳区 | 合肥新华实验中学 | 二等奖 | B34 |
5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如何在慢教育中追求一轮复习的高效 | 吕会 | 市属 | 合肥一六八中学 | 二等奖 | B35 |
5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让数学“动”起来 | 丁文文 | 庐江县 | 庐江第四中学 | 二等奖 | B36 |
6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从问题中捕捉课堂资源 | 张小兵 | 庐江县 | 庐江县白山镇初级中学 | 二等奖 | B37 |
6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析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 孙成山 | 庐江县 | 庐江县郭河镇福元初级中学 | 二等奖 | B38 |
6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 | 胡玲 | 庐江县 | 庐江县汤池镇果树学校 | 二等奖 | B39 |
6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数形结合,魅力无穷 | 洪正霞 | 庐江县 | 庐江县同大镇黄道初级中学 | 二等奖 | B40 |
6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情”能补拙,慢中求胜 | 孙方月 | 庐江县 | 庐江县许桥初级中学 | 二等奖 | B41 |
6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中学数学错题资源整理和利用 | 夏桂珍 | 长丰县 | 长丰县北城力高学校 | 三等奖 | C1 |
6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 李福 | 长丰县 | 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初中 | 三等奖 | C2 |
6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培养农村学生几种薄弱的数学能力 | 张真香 | 长丰县 | 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学校 | 三等奖 | C3 |
6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初中数学备课中的几点感悟 | 周经顺 | 长丰县 | 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学校 | 三等奖 | C4 |
6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在数学课上指导学生数学阅读 | 范锦秀 | 长丰县 | 长丰县埠里中学 | 三等奖 | C5 |
7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阮堂波 | 长丰县 | 长丰县城关中学 | 三等奖 | C6 |
7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深入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本真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黄润 | 长丰县 | 长丰县沛河中学 | 三等奖 | C7 |
7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类比妙处多,数学容易学 | 陶军 | 长丰县 | 长丰县双墩初级中学 | 三等奖 | C8 |
7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陈冬 | 长丰县 | 长丰县杨庙中学 | 三等奖 | C9 |
7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 陶倩 | 长丰县 | 长丰县杨庙中学 | 三等奖 | C10 |
7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我的农村学校的翻转课堂 | 陶敏 | 长丰县 | 长丰县义井中学 | 三等奖 | C11 |
7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中考数学复习习题化教学有效性策略 | 杨智刚 | 巢湖市 |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 三等奖 | C12 |
7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姚远 | 巢湖市 | 巢湖市中垾镇中心学校 | 三等奖 | C13 |
7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初中数学习题课有效性的研究 | 袁之锋 | 肥东县 | 肥东县撮镇中学 | 三等奖 | C14 |
7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 刘华仁 | 肥东县 | 肥东县众兴中学 | 三等奖 | C15 |
8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例谈分类思想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运用 | 唐海树 | 肥西县 | 肥西滨湖学校 | 三等奖 | C16 |
8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二次函数在农村薄弱学校难点突破之悟 | 丁文丽 | 肥西县 | 肥西县金牛学校 | 三等奖 | C17 |
8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应用 | 王啸 | 肥西县 | 肥西县金牛学校 | 三等奖 | C18 |
8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本真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左其华 | 肥西县 | 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 | 三等奖 | C19 |
8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如何打造“幸福”的数学课堂 | 何芳 | 肥西县 | 肥西县严店初级中学 | 三等奖 | C20 |
8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敢于猜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 | 汪燕 | 肥西县 | 肥西县严店初级中学 | 三等奖 | C21 |
8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 | 王荣华 | 肥西县 | 肥西县严店初级中学 | 三等奖 | C22 |
8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批改 | 刘华 | 包河区 | 合肥大地学校 | 三等奖 | C23 |
8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对本真数学课堂的一点思考 | 徐吉芳 | 包河区 | 合肥市包河中学 | 三等奖 | C24 |
8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DNA”式递进法—浅谈九年级数学课的有效复习方法 | 昌侃 | 包河区 | 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 | 三等奖 | C25 |
9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低起点,小坡度,勤反馈,多鼓励,善评价 | 娄蓉 | 包河区 | 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 | 三等奖 | C26 |
9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中考数学思维生成刍议 | 刘海燕 | 新站区 | 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学 | 三等奖 | C27 |
9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整体感知,把握变化,合理选择 | 万燕 | 包河区 |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学 | 三等奖 | C28 |
9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联想”有助于数学思考 | 周雯 | 包河区 |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学 | 三等奖 | C29 |
9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关于促进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考 | 宋雪琼 | 新站区 | 合肥市第七十八中学 | 三等奖 | C30 |
9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新课程理论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反思 | 沈红霞 | 新站区 | 合肥市第七十六中学 | 三等奖 | C31 |
9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 杨浩森 | 瑶海区 |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 三等奖 | C32 |
9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弯一座桥,面向更美的风景 | 顾雷 | 庐阳区 | 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学 | 三等奖 | C33 |
9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浅谈内地西藏班的班主任工作 | 王初 | 市属 | 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 | 三等奖 | C34 |
9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课堂 | 杨锦 | 新站区 | 合肥市第三十中学 | 三等奖 | C35 |
10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提升课堂幸福指数,煅造高效数学思维 | 康勇 | 庐阳区 | 合肥市第十九中学 | 三等奖 | C36 |
10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渗透思想,启迪思维,学会思考 | 瞿顶安 | 包河区 | 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 | 三等奖 | C37 |
10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针对七年级新生特点开展数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 李云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东区 | 三等奖 | C38 |
10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几何教学 | 杨俊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东区 | 三等奖 | C39 |
10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对新课改下不同阶段数学课的反思 | 张礼峰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南区 | 三等奖 | C40 |
105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教师如何提升幸福感 | 陈鑫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区 | 三等奖 | C41 |
106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循序渐进,自然生成函数的概念 | 马威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区 | 三等奖 | C42 |
107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无界数学课堂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培养 | 夏漫丽 | 蜀山区 |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区 | 三等奖 | C43 |
108 | 初中 | 中学数学 | 综合实践课: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的教后发思 | 唐疏燕 | 蜀山区 | 合肥市皖安中学 | 三等奖 | C44 |
109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开启教学重点的金钥匙——关键问题 | 洪伟 | 蜀山区 | 合肥市望龙学校 | 三等奖 | C45 |
110 | 初中 | 中学数学 |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丁雷 | 庐阳区 | 合肥新华实验中学 | 三等奖 | C46 |
111 | 初中 | 中学数学 | 架设兴趣桥梁,构建高效课堂 | 缪迟道 | 庐阳区 | 合肥新华实验中学 | 三等奖 | C47 |
112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重组实验论文 | 张纯飞 | 庐江县 | 庐江第四中学 | 三等奖 | C48 |
113 | 初中 | 中学数学 | 从“算24点”到逆向思维 | 冯玉霞 | 庐江县 | 庐江县白山镇戴桥中学 | 三等奖 | C49 |
114 | 初中 | 中学数学 | 巧借蚂蚁爬行,发展空间观念 | 刘志化 | 庐江县 | 庐江县泥河镇初级中学 | 三等奖 | C50 |
115 | 高中 | 中学数学 |
|
|
|
|
|
前一篇:相约长镇研修,共创教育明天
后一篇:合肥市2016年数学微课评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