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优势研究
(2014-11-27 07:34:4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存在着许多优点:
从理论角度来说: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新课程倡导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把“教”转化为“学”,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其核心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正是这种变革,引发了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变化和实质性进步,教师也找到了自己最准确的定位:促进学,即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是培养和打造学生优良素质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将素质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做到“课堂素质化”,“素质课堂化”。学生的素质包括向上的精神,内在的素养,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的素质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全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先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耐挫精神:“后教”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当堂训练”阶段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竞争意识、时间观念等。这样,应试能力作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被纳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好,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也很高。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先学”时,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研读文本,获得新知识,是创新性学习;研读文本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性学习;自己纠错、小组讨论纠错,再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都是创新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学优生、后进生都在自学提纲研读文本;后教时,通过学优生帮助后进生纠错更正,达到兵教兵、兵练兵的目的;再经过老师的点拨指导,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学优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的目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辩证地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首位;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是先学。因此,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把教转化为学,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完成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在实施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