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兰州》的“简约写意”

(2025-08-31 19:54:40)
标签:

杂谈

佛学

想到兰州

清晨读诗,我想到了兰州
想到了黄河,宽阔舒缓地流淌
想到黄河母亲慈祥的面庞
想到铁桥、水车、羊皮筏子
想到辣子和兰州拉面
想到战争年代的马蹄和枪炮声
甚至想到洪荒
沿河走来的绳网和鱼叉

满天星光被风吹着,一颗颗隐去
晨曦露出光亮的一角
我就像刚刚从黄河中出来
浑身沾满泥沙
爬上兰州的河岸
迎着五彩丹霞的阳光
清晨读诗。读一首有关黄河有关人类,有关甘肃兰州的诗
将心灵疲惫放下听一首兰州小曲之后
天就大亮了

2023.12.2

                     《想到兰州》的“简约写意”

       日前,葫芦岛籍著名诗人刘抚兴先生,通过手机微信,给我发来了他的两首新诗。我知道,这是他对我前不久发给他的一篇随笔的“回赠”。我之本意,是通过“发文”,想请刘抚兴先生给拙作提些意见、建议,以便做进一步修改。未料刘抚兴先生因“视物模糊”,“无力而为”,不得不婉拒了我的请托。而我,虽因糖高引发眼疾,但视力尚可,遂接受了这一并无请托的“任务。”
       抚兴先生发给我的两首诗,一首是《想到兰州》,另一首是《9.18残历碑沉思》。因为后者篇幅长些,且字体放大后,有些字仍然看不清,故在选择撰写学习体会的篇什时,“不得已”选择了前者。这种人性上的“自私”,想必抚兴先生能够予以理解和宽谅。
       《想到兰州》是抚兴先生的新诗旧作,创作于2023年12月2日。就篇幅而言,全诗十九行,应算短诗。但我初读之后,觉得意蕴不浅;遂再读,便更感到,此“短篇”之中,似乎蕴含着“别样的深意”!
       短短十九行的《想到兰州》,不过两段的“总量”,却承载了诗人对黄河母亲的款款深情。其实,黄河的源头不在甘肃的兰州,而在青海省巴彦卡拉山北麓的宗列盆地。为什么诗人舍弃了“根源性”的“母亲”,偏偏对非根源性的“母亲”兰州黄河情有独钟呢?我们在诗中,没有看到诗人直截了当的交代,这里,我们只能根据诗的“语境”,做一些“合理的想象”。通过在百度搜索得知,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黄河流经兰州152公里,其中市区段长度47.5公里。兰州因黄河而生,亦因黄河而兴,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在《想到兰州》第一段,诗人想到了很多,首先,他于清晨读诗时,想到了黄河“宽阔舒缓地流淌……像母亲慈祥的面庞”:还想到了一些跟黄河密切相关的物象,诸如现在的“铁桥、水车、羊皮筏子”战争年代的“马蹄、枪炮声”,甚至远古时期的“绳网和鱼叉”,当然,诗人也没忘记兰州的美食:辣子和拉面。其实,兰州的美食很多很多,限于篇幅,诗人只是选取了一、二种“典型”。这第一段的叙述,诗人虽然只是罗列了几组有代表性的兰州“特产”,但已把他对黄河母亲的爱,作了如数家珍般的简约生动的表达。行笔此处,不禁让人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尽管两诗之间存在着“题材、内容、写法等诸多的不同”,然而,在表达对母亲、母性的深挚之爱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诗人的说法,他“想到兰州”,是在清晨读诗之时。这里,诗人为何要把兰州与诗“捏合”到一起呢?在《想到兰州》中,由于篇幅的原因,诗人似乎没有交代二者之间必然的逻辑联系,只是“想读一首有关……兰州的诗,将心灵疲惫放下”。这,可以理解成“读诗解压”,让心灵放松。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就犹如“苦行憎”,跋涉久了,自然就会想到身心的“松弛休憩”。那么,为什么偏偏想到兰州“放下心灵疲惫”,而非其他地方呢?我想,这需要联系第二段的起始部分来谈。诗人在第二段开头写到,“我就像刚刚从黄河中出来,浑身沾满泥沙,爬上兰州的河岸,迎着五彩丹霞的阳光”。我臆度,这既是诗人的想象,也是他的渴望!因为黄河的存在,特别是黄河母亲对兰州这片黄土地漫长的历史浸润和滋养,使它形成了深厚且流动的黄河文化和人文蕴含。人们知道,正是丝绸之路的开通,让兰州成为中西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交汇的地点。从此意义上说,黄河,就是兰州的灵魂:兰州,即胸怀与灵气碰撞后诞生的“文化之花”!由此,读者就能易于理解,诗人为何要“”入兰州黄河“洗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5年08月1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