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6种方法,足以让人参透人生,修得深邃的内涵
人类常被称为“造物主的杰作”,主要在于拥有精神和意志,能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道德经》第十章“明白四达”,透过六个问句,总结了“道”的修炼方法,给后人以自我成长的参考和领悟。
1、灵魂和肉体相融,能永不分离吗?
老子认为,人们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无论主观还是客观,都不可能完全一致。
但在生活中,如果追求形体和精神合一,相近而不偏离,能让人的内外修养保持和谐。
做到心静淡定、洗净杂念、摒除偏见,懂得自然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内部修养,保持一种和谐向上的状态。
2、精气柔和相聚,能像初生婴儿一样吗?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都被那些愁情烦事所困扰。
说白了,能够不被这些红尘琐事困扰的人,只有两种,一是圣人,二是婴儿。
小孩不懂世事,万事都很简单,头脑混沌而又清晰,不知道世间万物为何事,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需思考太多复杂的人性。
一切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更很难有烦恼和痛苦,所以老子建议聚集体内的精气神,常保婴儿般的柔软状态。
3、洗净思想尘垢,能让心地一尘不染吗?
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往往不在于拥有了多少,或失去了多少,最主要是内心世界在作祟。
对外界世界的不如意,会映照在内心,要么感到不满足,要么会觉得不公平,从而让内心世界蒙上一层尘垢。
只有用文化和修养,把它洗干净,让它回归原本的清晰,才能保持快乐的状态。
4、用“道”的理念来管理,能保持无为吗?
在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事情,常常不可控的。
它们错综复杂,存在很多诱因,即使是最高管理者,也需要众多的社会资源,慢慢加以改善,不是凭借个人意志所能改变。
顺应自然本性,减少人为管控的因素,无为而治才是真治。
5、五官自然开闭,能绵绵静守吗?
人和自然之间,最直接的接触就是五官了。
看外面的美景,听大自然的美妙音乐,品尝美食等,这些最基本的美妙感官体验,都通过五官来完成。
不必用复杂的问题来影响它们,让其自然随心所欲地与大自然交流,能让人过得愈加顺畅,更好地去体会生活的美妙。
6、通达四方,能不玩弄心智吗?
明白生活中的通达四方的道理,就不会去太过专注于智巧。
追求生活的品质,向往美好的事物,这本无可厚非,对理想孜孜不倦地努力,也值得肯定。
但如果用歪门邪道,动用一些不正常的手段,就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好的结果,最终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清清楚楚地把该做的事做好,踏踏实实做人,反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成绩。
结束语:
当一个人理解了《道德经》中“明白四达”的道理,心性豁达、彻底觉悟、顺应自然的时候,就能拥有宇宙一样深邃的内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