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究苏东坡梅岭诗二首

(2009-02-15 20:17:00)
标签:

杂谈

    前不久听DAVID讲起深夜稟读苏东坡的故事,才知道有“乌台诗案”这么个典故。

    有个好友家住广东南雄,常听他说起梅岭的梅花开时,灿若雪海。梅岭位于广东的南雄与江西的大余交界处,一岭共两省。爬到山顶,就到了梅岭之巅的梅关,只见到两石砌拱门矗立山顶,就像我们见过的百年老屋的颜色,青色的,泛着岁月的光芒。前面那拱门在门楣上有一石刻横额:南粤雄关。我想南雄就是这么得名的。过了拱门就是另一省了。

    穿过拱门,来到广东境内,见到一棵大树,但不是梅花树,树下有一乌黑的石碑,上面大致写着几行字:苏东坡“乌台诗案”发配广东惠州的时候,就是由此古驿站进入广东的。几年后,奉诏内迁的时候,还是经此古道回朝廷。曾在此树下留诗两首,《赠岭上老人》诗。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赠岭上梅》:梅花开“谆⌒腥司焕础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曾翻阅史料,查寻两诗的先后顺序。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总认为《赠岭上老人》诗,应该是他被贬广东的时候做的:那时候的他已是花甲年岁,来到南蛮荒芜之地的广东,心情郁闷,对前途悲观失望,对自己是否能再次的北迁回朝全无信心。所以,心死如灰。鹤骨霜髯的老翁,在梅关又见过几个南迁的人能活着北归?所以,我认为这首诗应该是第一首。到现在为止,我所能查阅的资料证明,这却是第二首。

    被贬广东几年后,苏东坡奉诏北迁。一路的欢欣,令他兴奋不已。“人逢喜事精神爽。”“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有种劫后余生、枯木逢春的感觉。所以,再次途经古道来到梅岭的时候,见到恣意灿烂,白如雪海般的梅花,心花怒放,才会有“梅花开“倩”的感慨,才会有“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的心情。

 

    可惜苏东坡不在,却把疑惑给了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香水百合
后一篇:极终悲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