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05月20日

(2024-05-20 09:50:15)
标签:

文化

文章

分类: 诗歌

已刊于2024年第三期《扬子江诗刊》视角专栏(附张烨诗评)

 安谅诗作选《许多事物在夜晚生长》(组诗)

 

《徒步过江的梦如江水从不停歇》

 

小时候,在黄浦江泡过水

划拨几下,就在岸边一隅收腿

有胆大的,冲入了江心,

极个别的就成了氽江浮尸

在江涛中永远沉睡

许多年,徒步过江的梦一直不断

梦中的黄浦江像浅滩,我悠悠漫步,卷着裤腿

最深处,也只及我腰围

有一种豪气,也有一种失落

在梦里梦外浪花般忽聚忽碎

听说沪上很多人常做这样的梦

黄浦江的跨越早就不是梦了

还这样梦

很多童年的梦幻,从来不会消散

就像这江水,在这城市穿越不息

 

 

 

 

《叶子的声音》

 

专注于司空见惯的一种事物

我总有深刻的发现

譬如叶子的声音,总是盖过花蕊

还舞动着身子,很是晃眼

窸窸窣窣,窃窃私语是平常

风来时,一片交响,天晕地眩

他们本只是依附,

却占据了绝对的空间

而那花儿从含苞,绽放到结果

一直笑而不言


 

 

《上海的雪》

 

上海的雪,像小楷

豆大的点,撒落在纸面上

如同我久已生疏的笔法

羽化成黑色的精灵

失去了叠床加屋的想像

大地映出天空的倒影

偶有隐隐星辰的微光

在北方,我领略过狂草

气势磅礴,一夜之间

就模糊了天地的边界

满目顶天立地的

白色的宣告

这让我失眠了

不知是黑夜被惊醒了

还是童梦已被撩拨

不管是哪一种字体

其实于我都很养心

冬天里可以没有玫瑰

却不可缺了这一把火

 

 

《朱丽叶》

 

而立之年的一见钟情

很靠谱,持续了半个世纪

一天一封情书,我敢说:世上无双

上万篇,给现实中的爱斯美拉达,

等于也写了一本《巴黎圣母院》,

抒情版的,不见出版

倘若没有她,雨果的世界

就更悲惨了。

爱女长子和发妻先他而去

她是一炷烛光,照临他的生命

她誊写他大量的书稿,

四分之三的散失,又被她收回。

她让雨果完整充实

一生未嫁。但嫁给雨果一生了。

当她走后,他从此不再出门

你就知道,她是雨果多大的福祉

 

 


《树的灵魂》

 

我相信,每棵树都有灵魂,

而且像狗一样懂得人性。

小宝不信,他爬上小区的树折技。

夜半就听到树的呻吟,

传到他的梦里,又从他嘴里,

扩散到小伙伴们的梦境。

很痛苦。曾经的肘骨折,

又发生了一次,

在我的后半夜剧烈难忍。

从此以后,我们都视树为同仁,

浇水呵护,对系住他们的晾衣绳,毫不留情地专政。
直到有一天,小宝从四楼摔下,丝毫无损。

是长高的树托住了他,

枝繁叶茂,柔韧如千万条手臂。

一种对树的尊崇,

像一棵树在身子里生成
树能延续生命,有灵魂的人

未必都懂,至少

我与树已浑然于一身。

 

 

 

 

《必须站着》

 

只要有可能,我就必须站着,

站着交谈,站着批文,

站着思索

一天的工作,会议已多,

也生就了一个恐惧的词,

叫久坐

这是离死亡最近的姿势,

站起来,就是一种鲜活

地球引力,有时是个恶魔

它让你站着站着就想坐下了

坐着坐着,又最好躺着了

躺着躺着,意志也跟着消磨

 

 

《在顶楼,渗水是一种天礼》

 

天窗边的墙面上,

洇开了一片,

淡然若叶

叶中有细碎的剥落

如同蠢蠢欲动的花骨朵

之后,丰润之滴,

果实般坠落

溅起阵阵烦躁

即便,我找了专家中的高手

无数次地悉心雕琢

这逢雨必来的灿然

爱你没商量,自我奔突

烙在家人的心里

像一串火,甚或有一丝痛灼

在一个冷冽的早晨

一束阳光穿天窗而过 暖暖的,抚摸着我的心窝

我忽然明白,是我选择了顶层

而顶层从此也青睐了我

那从天而降的水滴和光束

都是我应该拥抱的

高贵的礼物

 

  

 

《许多事物在夜晚生长》

 

霓虹灯灿烂的夜不是夜

被灯光映红了的江水,也无法入眠

只有在黑暗里,或者独有月色

夜才黑得纯粹和完美

想长个子,就得在夜晚多睡

种子也是在夜晚生根发芽

许多事物都在黑夜里生长

浦江水呀,也在黑色中流淌沉潜



 

        生活与诗歌互为镜像

 --------读安谅近期诗作

                            

 

 

当今这个世界无论有多混乱,多荒谬,诗歌,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永远为人们所需。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对物欲的无边追求,无疑给人们增强了压迫感、焦虑感,人心,就像诗人安谅笔下“失眠的江水”渴望安宁。

安谅是一位值得诗坛关注的优秀诗人。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出版了30余部专著,除了诗歌,还包括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话剧、音乐剧、影视剧。不少作品获全国性奖项。2010---2013年他作为上海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在艰辛的工作之余,以饱含豪情和热血写成了近80万字的《援疆日记》。他说自己的写作就是“言大千世界,述人间凡域。”“生命犹如逆行之旅/即便只有一叶扁舟/也要努力向前航行。”我以为安谅本质上是一位理想主义者。

安谅近几年的诗作,其中分量最重的一块是抒写上海的诗歌。安谅的诗朴素、自然、不事雕琢,不刻意追求修辞技巧,往往在不经意间以朴实的叙事方式,深刻的内涵,真挚的感情打动读者的心灵,实现自身的美学价值。本文想从三个方面评述这些诗作的审美特色

意象:知性与感性的交织,现代意识的浸润

 

庞德说过,“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安谅的诗中所营造的意象有很多,诸如江水、树、雪、共享单车、玫瑰、核桃、蛾子等。我以为“江水”这个意象写得最独特,最有个性,也最亮眼。“两岸一东一西/都是她的孩子,疼爱不惜//很多年一个繁华一个荒僻/她饱受呵责,深波中隐含冤屈//终于她展开观音一样的手臂/把两个紧紧牵系,血脉畅流/在空中,也在江底//西岸东岸雄起/欢畅而清澈,是她的笑意”(《骨子里,她是母亲》)作者笔下的“江水”是饱含感情的,会因为当年浦东的贫瘠荒僻、人们生活的艰辛而忧虑“失眠”;也会因改革开放,浦东的崛起、发展、繁荣而“欢畅”。在空中,有多座连接两岸的现代化斜拉桥;在江底,有潜龙般蜿蜒的过江隧道。浦东震惊世界的巨变给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以江水比作母亲,这个意象看似寻常却奇崛,以物喻己,表面上写的是江水,其实写的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展开一种思考的意识流,因而“江水”这个意象可以说是知性与感性的交织,浸润着作者的现代意识。“她展开观音一样的手臂。。。”这样的诗句很具艺术张力,可以省略掉许多描述性的内容,让读者自己去填补想象空间。再看《江水不紧不慢》这首诗,将江水与人勾连,江水成了人生背景的一部分,实现了意象的转换。“地上的事再急迫/江水也是这样不紧不慢的流着/像隔壁老爷叔,几十年来/也这样不紧不慢,也不见老//他孑然一身,浮浮沉沉的闲言碎语/和他的岁月一起流淌//也有不懂事的小孩,捡着大人的脏话/就往他身上抛/他与这江水一样,什么都容纳了/从不见疯狂咆哮//江水不紧不慢地流着/他也不紧不慢地生活”作者对人的命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审视,以江水为衬托抒写了一个普通人微不足道的一生。作者似乎采用了电影蒙太奇镜头转换的手法:江水与人时而平行,时而交错,展现了现代小人物被忽视被轻慢,隐忍而悲凉的命运。这首诗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凸现了城市诗歌现代性意义。读这首诗,似乎听到了江水流动的声音,普通人的生命流动之声,眼前展现了一幅灵动的寓意深长的画面。

 

   想象:气韵饱满,潜藏于文字背后的情怀

 

诗的情理是内核,想象是艺术手段,是思想与情感得以升华的翅膀,想象的丰富标志着一个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且看安谅的《我的手掌,我的浦东》,这是一首气韵饱满的诗,境高意奇,灌注了极为深挚的感情。作者将上海浦东,想象成“我摊开的手掌”手掌的纹路“是四通八达的路网”,“五根手指,是伸展自如的开发区/引领江山的飞扬/陆家嘴翘在大拇指上/坚挺而又健壮/洋山港在掌际延伸/带着海风的凌厉/张江的名声在外,如中指/长风破浪/而世博园,如小拇指/正小弟弟般成长//。。。我熟悉我的手掌/就像熟悉我深耕过/而且深爱的浦东/我抚一抚胸口/浦东就在心中激荡”安谅的诗充满了时代气息,生活气息,“手掌”是想象的载体,其深层意义是要表达一个城市人的情怀与理想,对城市建设、城市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对创业者的崇敬,对城市面貌巨变的自豪。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本人也是浦东建设的“深耕者”,他的诗自然更贴近生活,与生活并置,互为镜像。诗人用艺术想象的魔力,将“手掌”幻化成浦东新景的巨幅画面,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生动鲜活起来,令人赞叹。

想象的奇特、陌生化,想象所抵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是诗歌获得成功的要素。在《上海的雪》一诗中,作者将下雪想象成字体,“上海的雪,像小楷”,北方的雪像“狂草”,“不管是哪一种字体/其实于我都很养心”。别致的想象给人以新奇的美感,也为诗增添了灵动感与气韵。又如作者将上海城市的“共享单车”想象成“随处可见的马儿”,“明明是圈养的主儿,却表现得像是散养”;“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缰绳,从来死死地套住脖颈//。。。很多人都是这样的马/你我也一样”(《共享单车》)这首诗以特有的视角揭示了城市生活的另一面:纷乱无序,冷漠隔阂,压抑无奈的生存环境。以物象来暗示启发微妙的内心世界,充分显示了城市诗歌的现代性,深化了诗的内涵。

 

   反讽:以自嘲幽默的笔触彰显诗歌的艺术个性

 

放眼当下诗坛,较多见的是沉重、悲愤、冷峻、优美、机智的诗歌,却很少富有幽默、诙谐、有趣的诗篇,这,可能与国人的性格与思想感情有关吧。

我与安谅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城市人好像都特别忙,平时都极少联系,和安谅也只在几个诗歌活动中碰面,也未及闲聊什么。和气寡言、矜持严谨,是他给我的初步印象。可不曾想他写起诗来却恣意洒脱妙趣横生,与我印象中的安谅判若两人。近几年的诗作中有不少诗篇写得智慧、俏皮,弥散着喜感,让人忍俊不住。如《在顶楼,渗水是一种天礼》这个诗题就有反讽的意味。“天窗边的墙面上/洇开了一片/淡然若叶/叶中有细碎的剥落/如蠢蠢欲动的花骨朵/之后,丰润之滴/果实般坠落/即便,我找了专家中的高手/无数次地悉心雕琢/这逢雨必来的灿然/爱你没商量,自我奔突/烙在家人的心里/像一串火。。。//我忽然明白,是我选择了顶层/而顶层从此也青睐了我/那从天而降的水滴和光束/都是我应该拥抱的/高贵礼物”住在顶楼,下雨天墙面渗水,是一件恼人心烦的事,这个题材,倘若按描述和诗的感觉展开来写,多半会落入俗套。作者别开生面,采用幽默的语言反讽的艺术手法,使这首诗获得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地球引力,有时是个恶魔/它让你站着站着就想坐下了/坐着坐着,又最好躺着了/躺着躺着,意志也跟着消磨”(《必须站着》);“她的赝品在许多国度出现/她的脸谱也就有了丰富的比拟//有一位大爷说,这不是俺村的那个吗/是化了妆的村姑呀/怎么这么早挂墙上了”(《蒙娜丽莎》);有时自嘲也能收到反讽的艺术效果:“每年订了个小目标/年底盘算一团糟。。。//我就这般状态了/像路边的邮筒/腹中乞丐,外形土豪”(《超重》);“已瘦,据说是新的炫富/尚肥是我无奈的回复/已瘦的人是不是愈来愈多/那如我一样的人应当相应减少/流行新语不管这么多/它只管时尚新潮/若真是这般发展就秒了/至少尚肥愈发稀罕,稀罕容易成宝”(《流行新语》)作者以自嘲的姿态,幽默俏皮的语言彰显了自身的风格与诗歌的艺术个性。读这类诗歌,我们要摒除一般意义上对诗歌的固有认识,以为诗歌一定要有深刻的意义。诗歌的声音不能只有一种,诗歌的花朵应是形态各异,色彩缤纷。

综上所述,安谅近些年的不少诗作为诗人的作品灌注了城市生活冷暖交替、明暗变幻的色泽,犹如江水的表面与深层,承载着个体生命的存在。他的诗以一种明朗豁达、智慧的眼光和情怀关照现实生活,将现实生活与诗歌的思考融炼诗性的光芒,显示了当代城市诗歌向前推进的可能。

 

(作者系上海作协诗歌专委会原主任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肉包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