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新民周刊》2023年总第1257期"明人纪事"专栏
《正宗阳春面》
安谅
“你迟到了,再点两个要吃的,我们每人都了点两个。”H君今天做东,他对w君说道。
w君屁股刚落座,他对已上桌的七八盆菜视若无睹,只说了一句:“我什么都不用,就给我上一碗清汤阳春面。”
“大教授,你就这点需求,怎么回事呀?”明人道。
“这个要求不算低了,你问问看,我估计这个餐馆还未必呢!”w君回应道。
“这么大的店,怎么没有阳春面?”H君说道,便叫唤了一声店伙计。店伙计应声而来。
“点一碗阳春面。”H君说。
“要正宗的!”w君急忙补了一句。
店伙计眼珠却瞪着溜圆:“什么,阳……春面?”
“你是新上海人吧?阳春面,上海人爱吃的阳春面,不知道?”H君有些惊讶。
“我,我问问厨师。”店伙计是个小伙子,带着浓重的乡音,模样老实巴脚的。
店堂不算大。很快他就回来了:“厨师说,有的,他马上给你煮一碗。”
“我说吧,这个老上海餐馆,怎么没有阳春面呢!”H君洋洋得意地说。
“有就好!来,你们快吃呀,刚上完课,让你们久等了。”w君说。大家边说边开吃起来。大家不喝酒,H君便要了两瓶一冰一常温的啤酒,只有w君陪他喝着。
都是老同学,平常也无甚联系,更不说碰面聚餐了。H君拿了一个市里的科技二等奖,便主动提出请大学老同学叙叙旧。大家点的是家常菜,纯属上海本帮系列,诸如熏鱼,四喜烤夫,糖醋小排,草头圈子,红烧鮰鱼,油爆河虾,水晶虾仁,素三鲜肉皮汤等。浓赤油酱的,挺入味的,也价廉物美。他们不是那些好吃又爱占便宜之徒,趁这机会点最贵最上档次的,有斩不斩猪头三!他们是儒雅绅士。只是w君只点了一个阳春光面,这有点过于简单了!
〝我就好这一口。不瞒你们说,我近来特别想吃阳春面,但至今吃了十多家店,没吃出小时候的那种味道。”w君说。
这几位同学不管是浦西还是浦东,甚至是崇明岛,全都是在上海长大的。谁不记得阳春面那种特別的色香味呢?象牙白的细丝切面,清水煮开后,舀入碗中,加上半勺生抽,撒点葱花,再浸入一筷凝脂般的猪油,那飘溢的香味,令人口舌生津。儿时味蕾的记忆,是足够刻骨铭心的。
说话间,店伙计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w君说:“你们要不要尝尝,一大碗呢!”有人点头,有人摇头,于是,有他给明人和H君各匀了一小团。
滋溜滋溜地吃了几囗,w君皱眉蹙眼道:“这看来不行呀,不够味呀!”明人和H君也尝了尝,一时也说不太清楚。
w君又叫来店伙计,问:“你们厨师是哪里人呀,不会也是从外地来的吧?”
“不,不是。我们厨师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这回,店伙计毫不迟疑地肯定道。
“你把他叫来!”H君插话道。
头顶白高帽,一身白大褂的厨师走了过来,胖乎乎,油光光,笑眯眯的脸庞。模样挺可爱。
“师傅您是本地人?”H君问道。
师傅点头称是:“周浦镇的,一家五代住那儿!”
“哟,是小上海呀!那这个阳春面哪能这么没味道?”w君转脸问道。
“面料和煮法,肯定是正宗的,我做了三十多年厨师,这点一点不会错。我敢打保票。”厨师一脸微笑,说得信誓旦旦。
“那怎么会没当年的味道呢!”w君还是不满的神情。
“我常常也碰到一些老顾客这么说。怎么说呢?嗯,你们应该听说过帝王粥的故事吧?”厨师依然陪着笑脸说道。
“这个当然知道,不就是说当年刘邦和他母亲被秦兵追杀,一路逃至丰县,又饥又饿之时,向一家包子铺乞食,店主将剩下的粉丝,豆面,小米之类搅在一起,煮了给他们吃。他们吃得十分入味。之后刘邦做了皇帝,特意找到店主,让他们去皇宫里设厨。虽之后被称为帝王粥,但吃起来,总不如以前。是不是这个?“H君一口气说道。
厨师又笑着点头。
“你的意思,我们和刘邦一样,其它美味佳肴吃多了,影响了味觉?“w君乜斜着眼睛说道。
“有这个原因。”厨师说。
“我不相信,我觉得你的面,你的料,你的煮法,好像都有问题。”w君推开碗不吃了。场面一时陷入了窘境。H君和厨师的脸最为尴尬。
老同学聚会,有一丝不悦,那是阳春面带来的阴影。
不久后的一天,明人和H君正在茶叙,H君接到了w君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反复向H君致歉。他说他刚吃了一碗面,味道太醇太美了。他带两位学生异地登山,因雾太重,竟困在山上一天一夜,饿坏了,下山后碰到第一户人家,便吃了一碗光面,上面就飘了几叶青菜,那味道堪比年幼时吃的阳春面。他现在一想,那天,厨师说得是对的。
他说他准备请大家一次,就到上次的那家老上海餐馆 。
H君说:“明人正好也在。”遂打开了免提。明人大声说道:“好呀,我准备断食两天,再去尝尝阳春面!〞
“是呀,我也一样。要想吃一碗正宗的阳春面,吃出当年的味道!”w君的声音也高亢了。
“一言为定!”H君说。
“一言为定!”电话两端,同时发出震耳欲聋之声!
安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