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旧书店》
(2023-12-29 08:53:50)
标签:
文化文章小说 |
分类: 短小说 |
《微型小说选刊》2024年第一期选载
“明人”系列微小说《街角的旧书店》
安谅
那家旧书店,还是在疫情期间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去过的。老p说是网上获悉这家书店的,骑单车十多分钟可到,明人便与老p相偕找了过去。
总算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了这家书店。二十多平米的店堂,被成堆成捆的旧书堆得满满当当的,连侧肩走过的唯一通道,都仿佛从书堆硬挤出的缝隙,走过后,身上留下的并非书香,而是尘灰,沾在衣服上,不太容易掸尽。
可是明人如鱼得水,在书海中双瞳发亮,他觉得这里有黄金呀。在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书名中寻寻觅觅,他坚信能找到他心仪的宝贝。他走走停停,在这狭小憋闷的屋子里,额上很快先沁出了汗来。难得的旧书店呀,据说,店主六十好几了,特别爱看书,提前从工厂退休,租了这门面。他专司旧书的买卖,名声鹊起,明人熟识的一位知名诗人,数次来过此店,还兴致高涨,写了一篇千字文,在晚报纸媒和公众号都发了,引起不小的关注。文友老p就曾读过这篇短文。他向嗜书如命的明人提起这家书店,在家封闭了许久的明人,便在一个疫情平静的时日,到了这旧书店放飞,也是沐浴一会自己的身心。
寻到了几本好书。他到门口结帐,老p正与店主攀谈,店主的儿子,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鼻梁上架着一幅细边金属圆框的眼镜,儒雅斯文,也在扎着一摞旧书。一聊方知,他是店主的儿子,在自己工作间隙,来店里帮忙的。明人问年轻人,扎书干嘛呢?店主,一位头发稀疏,面呈憔悴的男子说:“书都放不下了,他问老厂家租了一个地下室,堆堆书。”
“你这里的生意如何?”明人又问。
“想卖旧书的多,也有像你这样来掏宝的,也有。多是好书之人。”店主说。
“听说街道也给您补贴了些?经营还可维持吧?”明人又问。
“补了一年,可杯水车薪呀,你看今天大半天就来了几位客人,讨钱买书的唯您一个。“店主嗒然若失。
明人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书。半成新的,都是按原书价打两折卖的,三本书加起来,也就十来块钱。心里便觉莫名的愧然。这旧书店在自己看来,像个心灵的乐园,也是神圣的殿堂,他多么渴望这旧书店面积再大些,旧书再用多些,愈办愈兴旺呀!
这城市的好几家书店这些年都消失了,旧书店更是稀罕。那些网店,怎么能与实体店相比呢,纸质书得闻其味,观其品相,手指相抚,目光直接触摸……,旧书尤其如此。他真盼望这家旧书店即便一花独放,也绽放得更长久,更热烈些。
临走时,他又在店堂走了一圈。
他发现店内还有一个隔间,是用玻璃为墙的。他眼尖,透过玻璃,从成堆的书缝里,瞥见了几本古籍书,线装版的。他想入屋,一把锁,铁将军般把住了入口。店主刚巧在忙。他见自己时间也来不及了,翻拣的话,总得要费点时间,准备下次专程再来一趟。
返回路上,明人与老p对此店印象深刻。说到书店的经营困难。明人说,我下次给他无偿赠送一些旧书来,家里旧书都堆满了。老p则说,如果可能的话,他与业主聊聊,也出点资,支持支持他,不求回报,能够持续就好!
旧书店是一个大都市的良心呀!他们共同感喟道。
数月之后,也都“阳康”的明人和老p,又骑车到了这家门店,旧书店不见了,门店在装修,上有大红喜字,说是新潮奶茶店开业在即。
明人忽然被抽了大剂量的血似的,一脸苍白。老p木楞着,也怅然若失。他们不知到哪里去寻找这家旧书店。抬头望天,云海茫茫。
(原刊《劳动报》副刊2023年8月20日)
前一篇:《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