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D的回归
(2022-10-11 11:42:55)分类: 短小说 |
已刊于《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19期
《诗人D的回归》
安谅
楼下物业通报说:“你家来了一位客人,姓董。”明人云中雾中,想不起来是哪位。骤然一个声若洪钟的嗓音嗡嗡地传来:“我是董飞呀。”明人愣怔了片刻,才发出回音:“是诗人D,你怎么,回来了?”声音分明还带着一点怀疑。“你就把我堵在门口说话呀,芝麻,芝麻,快开门吧。”明人恍然醒来:“好,好,快上来。"
明人把房门打开迎候。心里思忖,这诗人D不是在洛杉矶吗?怎么悄无声息地就来了,不会有什么问题吧?高大而又肌肤呈小麦色的诗人D,大步走来,作出了准备拥抱的姿态,同时朗声道:"放心,我是经过了14加7的隔离,核酸检测三次都是阴性。"明人正在退缩的身子,也不由得扭捏起来。他捶击了对方一拳:"到了也不先说一声,搞突然袭击呀!""不是隔离一到期就来了吗,想让老兄有个惊喜啊!"诗人D微笑,也回击了明人一拳。
明人连忙嘱家人备酒备菜。上次还是三年前,明人也略备薄酒相待。毕竟十多年没见了。不过,那时诗人D有些低落。嘴角时常抿着,眼光黯然,心事重重。都知道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没想到,他本人这般精神委靡。他首先扯起了诗的话题,也谈了他近期偶尓创作的几首诗。明人让他朗诵几首,他说,没兴致。他倒是脱口而出一位名诗人的诗句:“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那情绪仿佛就浸泡在那只酒杯里,神情倦怠。他说他十分迷茫,想回来干事,毕竟奔六十了。可他不知能干什么。他说他是来想明人讨教的。明人直话直说:"别来这一套!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诗人D是明人年轻时的诗友。当年,他激情澎湃,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斿。他的诗句阳光灿烂,意境高远,配上他的抑扬顿挫的朗读,很富有感染力。他借用郭沫若的诗:“黄浦江啊,我的保姆。没有人,能比得上您对我的慈祥和爱抚!”在文学沙龙,他朗诵时的表情和气度,引发许多年轻女孩对他的爱慕。那时,他名声虽不如舒婷,北岛之类,但也犹如普希金于莫斯科,时常出入各类文学活动,毫不羞羞答答地诵读自己的诗作。尽管有人说他的诗句太直露,但谁也不能否定他的情绪饱满,情感的真挚坦诚。
几年后,随着一股潮流,他去了美利坚。走前,他和许多人说,他需要诗,也更需要美金。诗人D的称呼,由此传开。这D既是他姓的首拼,也是Dr(美金)的代称。又多年后,都在说诗人D在做唐人街的生意,赚得不能说盘满钵满,在华人圈,也是半个富翁了。
现在他有心回归,却茫然如在大海飘浮的小舟。明人说,“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呗,不用拐弯抹角,你不是这种风格。”似乎是被明人激活了,他几句话便表述了自己的想法:"搞一个既能赚钱,也有文化品味的项目,比如与某知名拍卖行联手,建立一个海外艺术展销中心,我认识好多海外的艺术家……"
对此,明人不乏一贯地对他人事业的鼓励之心。来时,诗人D眼神迷茫,去时,他又恢复了当年众目睽睽下诵读时的炯炯目光。
在沪逗留了一年多,殚精竭虑地筹备,最终项目还在空悬。他又匆匆返回洛杉矶了,那边的业务呈衰败之象。
后来新冠病毒像一堵堵墙,把异域的往来,几乎完全阻隔。诗人D的讯息也寂寥无几。
这回诗人D似乎从天而降。和诗人D的交谈,是从明人正再次阅读的那本《苏东坡传》起头的。"林语堂的?"他问。“没错。”明人答。 “东坡离开京师,才会出好诗。”他说。“没错,不过京师应该是他的诗流传影响最大的地方。”明人说。
“我喜欢他的赤壁怀古词,大气,豪气,无诗可比之气”,他又说。沉吟一会,说:"听说你退二线了?这可不像你这拼命三郎呀。是没奔头了?"
明人一笑道:"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他人闻定笑,聊与君子期。"“再说,人生由简到繁,这个年龄了,该是由繁至简才对。要说奔头,精神的升华,是永无止境的。没错的话,你是不是也在选择?”他抿嘴一笑。都是老友了,这点心事能够揣摩得到。 诗人D笑了,似乎已胸有成竹。
不久就听有人讥讽道,诗人D在搞了个书院,专研东坡等文人官员,门面冷清,可罗雀。明人笑道:"冷清并不错,太热闹反违初衷。"他又说:"且走着瞧,诗人D这回说不定选准了路。我这就想去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