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章文化 |
分类: 短小说 |
小说 明人日记 微光 《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15期选载,原刊于《新民周刊》2019年1046期
微光
安谅
站在明净的大理石台阶上,明人目睹了这图书馆门口的一幕,脚步也不由得凝滞起来。
他看得很清晰,这两位穿着沾了些尘土的工装,还有点蓬头垢面的小伙子,无疑是外地民工。他们在图书馆的玻璃门扉探头探脑地往里张望,鼻孔和嘴巴里透出的热气,都洇润并模糊了一片。他们两人悄声的讨论,他也听得十分真切。一个说:“哇,里面书真多,能进去多好呀!”另一个忙说:“这怎么会让我们进呢,没看那位正对我们横眉冷对吗?”
透过玻璃门,果然看见一位年轻女子,坐在一个半人高的柜台内,后仰着身子,然而目光如炬地盯视着他们,那女孩的眼睛挺大,可是此时的神情,就像眼前的大理石台阶一样高冷。
“你们,想进去看书吗?”明人在他们身后轻轻问了一句。
那两人像被惊吓到了,一时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哦,不,想,嗯,没,没……”说完,想迅速走开,怕挡了明人的道似的。
明人和蔼地说了一句:“不要紧的,这是公共图书馆,你们是可以进去的,到里边办一张卡。”
“真可以进去?哦,我们?”一位稍显稚嫩的年轻人指了指自己的脸,有点不敢相信,他睁大了眼睛,凝视着明人的眼睛,也许想从明人的眼睛里,探究个结果出来。
明人笑了笑:“没错,你们带着身份证吧,登记一下就可以了。”
他把玻璃门推开,原本后仰着的女服务员,连忙站了起来,并且前倾着身子,脸上灿烂地笑着。明人明白,她是看见并认出自己了,今天图书馆的演讲嘉宾,也是他们图书馆特邀的一位学者。尾随在他身后的两位民工小伙子,东张西望着,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两眼流露的都是好奇和兴奋。而明人留意到,那位女服务员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目光,显然是冷淡甚至含有一丝鄙夷的。
“明老师,这两位,也是和您一起的?”年轻的女服务员终于憋不住了,但仍然是以委婉的方式在探问。明人直截了当地说道:“这两位也想来馆内借书,本馆不会拒绝读书客吧?”女服务员又一次瞅了瞅他们,像扫二维码似地完整地从上到下,扫视了他们一眼,不冷不热地吐出一句:“你们有身份证吗?还要,要交200块钱,是办卡的押金。”那位年轻一些的民工面露尴尬,另一位也搓着手,从脸一直红到脖子根了。
明人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币,递给了神情已又冷冰冰地女服务员。“这是他们的押金,应该没问题了吧?”女服务员嘻嘻笑了:“没,没问题,明老师。”
一个半小时后,明人收住了自己的演讲话头,等待与这些观众的互动。这是活动的既定环节。他的目光在数百名观众脸上飞快一闪,他发现那位女服务员也在中间一侧就坐着,边上还有一位快70岁的老太太,脸上皱纹显现,但面显清癯,他感觉似曾相识。随即,又扫描到了刚才那两位年轻的民工,他们鼓掌的手还没放下,眼神是敬佩并向往的,站在会场的一隅,衣着似有点格格不入。
这时有人举臂提问:“明老师,刚才你说,年幼时你就喜欢读书了,那时,你是从哪里读到那么多书的呢?”
明人身心彷佛被点着了火,他心里流过一阵热浪。他想起了什么,缓了缓神,然后娓娓说道:“我年幼时,真的喜欢上读书了,可那时一个小学生,哪有钱买书呀。父母也是普通工人,没书可供我阅读。有天,我突然听说街道有个图书馆,就在那栋旧式办公楼里。我赶紧找到了那儿,然而高高大大的铁门紧闭着,我不敢敲,也不敢推,只踮着脚,从中间的门缝里朝里窥视,但真没看出什么。忽然,门被轻轻打开了,一缕微光从门里透出,一位面容清秀的中年妇女探出半张脸来:小伙子,想看书是吗?声音柔和而又亲切,我使劲点了点头,那妇人把半片门又开足了,说:‘那进来吧,今天是周一,本该是不开放的,你想看,就进来吧,我把灯打开。我今天值班。’”
明人一脚踏进了这个小小的图书馆。从此,他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文学视作自己的人生初爱,很重要就源于这个图书馆给予自己的心灵滋养。他也甚是感谢那位图书馆阿姨,她给他的世界注入了一缕温暖的微光。他说她是自己的天使和贵人,这些年,他一直想寻找她,向她大声地说一声:“谢谢。”
明人向那位老妪走去。那位老妪正在年轻女服务员的搀扶下,也颤颤巍巍地站立了起来。明人紧紧握住她的手说:“谢谢,真的谢谢您!”那位老妪说:“我也看您挺面熟,前两天听我外孙女说,图书馆请了一位当地的学者来讲课,说了你名字,我就在想,是不是当年那位爱书如命的小孩子。没料到,果然是您!”“谢谢您,您是我当年的太阳呀!真的!”明人由衷地说道。老人忙说:“不敢当,不敢当的,这本来就是我的举手之劳,是应该做的。“老妪谦逊地说道。
“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的太阳。哪怕可能只是一丝微光。您刚才说的真好。“那位年轻的女服务员红着脸,也向明人真诚地感叹道,“我真的要向您好好学习。”
她说完,目光在读者席飞掠,落在了那两位异乡民工的身上,然后回眸,对着明人羞愧,又带点羞涩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