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章文化 |
分类: 散文 |
《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棵草》
安谅
屈指算来,我也出版了30余本文学作品集,获得了一些国内的文学奖项。不过,我逢有机会便坚称,我只是一位纯粹的业余作者,这说是自谦,更是完完全全的真实。我非文学专业,也非业内人士,所从事的工作,与文学似乎八竿子都打不着,而且不仅是所谓的“上班狗”、“五加二,白加黑”,不用说,还是排头兵、践行者。那几年世博会动迁建设,我除了春节有几日在家,全年无休,时常工作过半夜。如此繁重忙碌的工作,也引发了好多读者朋友的疑问,你到底是怎么创作的?
这里也得提及刘心武先生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提出了作家不必要科班出身的观点。且不说他的观点对否,至少当年对我这位痴情于文学的年轻人,不啻是一种感召和激励,我放弃了文科,学的是道路与桥梁专业,之后从事的城市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等工作,我又是一个老劳模的后代,有完美主义情怀,英雄牺牲主义精神,“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是我的座右铭。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改革开发和大建设的生活。"创作源于投入地生活。”前两年,一家媒体采访我,我不假思索,几乎脱口而出。这真是我发自肺腑地真实感受。生活真是一个奇妙无穷的大富矿。你置身在这大富矿里,用心用情,你就必有所获。当我心痒、技痒,想用笔作一些抒发时,哪怕只有片刻瞬间,我的文思便会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这也就明白了一个真相:我的作品为何不是长篇巨著了,即便40余万字的《援疆日记》,也是集腋成裘,是每天的点滴时光,汇聚而成的。我匮乏大块的、连续性的时间和余暇,这是我创作的劣势,但我直面现实,浸淫于时代的浪涛和气息之中,每一天都有新鲜而又深刻的感悟,这是我的福祉,是上天给我的恩惠。
我的创作脉络,也与我的工作生活相承相和,由涓涓意念,汇聚成溪,终究成河。我的创作题材、题材也因之丰富而独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写报告文学,中短篇为主,那段时期的上海重大项目多有涉及,南浦大桥、东方明珠,苏州河治理……,其中,3万余字的《东上海大动脉》荣获萌芽文学奖。我本就是建设项目的参与者、组织者,这很难得。我写短篇小说,重点写小篇幅,短文字,透视、聚焦现实生活,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蕴藏着多少情真和几多无奈。生活也是面多棱镜,折射出或令人惊艳,或令人感喟的光泽和现象来。每个人看似平淡,也是立体的,一人一世界。关注小人物,小事件,小突变乃至小情绪。我的小说立足于现实中挖掘,着力于艺术地展现,注重真善美及其人性的微光。这十年来,我集中《明人日记》系列小小说的创作,以“明人”的视角叙述,对生活尽可能的洞察入微,在随意和平常之中,提炼新意,在散淡和习惯中,捕捉别致。题材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机关、企业、社区等各个方面,故事信手拈来,短小的篇什,既各成一体,又似乎关联。在简洁而又力求精致,或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叙述中,或展示犀利深沉,或显露真情婉约,或呈现幽默生动,或表达冷峻凝重。催人惊醒,促人感怀,令人欣喜,也让人深思。《明人日记》最早在《文学报》开设专栏,每周一篇,后又在《新民晚报》副刊等推出,获得了不少赞誉,很多作品被《小说选刊》等选登,并获各类奖项。作家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文汇出版社等推出过四辑作品集。据说,销量业绩还不错,有的再版也售罄一空。
散文也是我特别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更易与现实生活结合,过去与现在,绚丽与平常,欢欣与痛苦,家居与行游,真情与假意……,在散文中可寄托我的沉思、情感,梦幻和遗憾甚或愤懑,特别是以寻找的视角,描绘并提示时代人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创作出版了“寻找”系列散文四集。在援疆期间,在毫不夸张地出色完成援疆各项重任之余,在碎片化的闲暇里,笔耕不辍,有感而发。一路前行,一路创作。有位作家写了一篇评论《安谅为什么要歌唱》,是对我的褒奖,而之所以要歌唱”,正是因为有真情要抒发,有美丽的感受,要与人共享。“沙枣花香”系列作品数部,其中散文集三部,包括长篇纪实文学《援疆日记》,出版后,都得到了不少读者的肯定。有名家,更有我身边的普通人,和天南海北的熟悉与陌生的朋友。《戈壁滩上的真相》、《寻找生命的感动》和《逐梦之旅——安谅散文》,都给我带来了文学的共鸣和温暖。
万物皆可入诗。诗乃心声。从幼时开始喜爱写诗,至今也写了五本诗集。《青春轨迹》、《生命有多少借口》、《谁能在天空久留》等也用瑰丽的诗思和飞扬的文字,彷佛自雪山而下的戈壁河之水,漫滩似地滋润了我的日日夜夜,也渗进了文学百花园那一片土地。
是的,我只是文学百花园的一棵草,一棵小草。文学百花园多少名贵花木,早已如日中天,或正冉冉升起。好在文学百花园不是谁的私家花园。每个人都可以真情和艺术的名份现身。我这棵小草,也是一抹鲜绿、一缕生动、一羽梦翼,为百花园的繁盛葳蕤,是可以尽一份微光和绵薄之力的。
虽然提笔创作,也有了三十年的光景,但我还是认为,我只是刚刚起步,我会不懈地努力。
从不妄写创作谈之类的文字。遵编辑叮嘱,乃涂鸦如上,以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