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章文化小说杂谈 |
分类: 短小说 |
已刊于2019年《金山文学月刊》第6期
阿培的生日
安谅
“叔叔,您说什么样的生日纪念,才最有意义?”在书店邂逅邻居男孩阿培,明人和他聊了一会儿,他忽然这么问道,眼眸纯净透亮。“小伙子要过生日了,哦,该十八岁了吧。”明人笑着问道。这个孩子还蛮懂事的,但他父亲则和自己聊过,说孩子有点逆反,有时父子之间挺别扭。譬如这次高考,父亲让他报考设计专业,他自己也搞了大半辈子建筑设计。可儿子挺执拗,坚持去报了土建工程。虽然两者还是有关联,但毕竟存有差异。父亲心情自然不爽。和小伙子也闲聊过,明人发现这孩子确实是有想法的年轻人。
“十八岁的生日,值得重视呀。要说有意义的安排,就是许多年过后,这个安排你都会认为值得纪念和回味。”明人沉吟一会,说道。阿培亮眼扑闪着,额头上的眉毛微微上翘,他显然是在思考明人的这句话。
“我爸给了我钱,说让我请同学聚一聚。我真犹豫呢!同学生日都是吃、吃、吃的,我觉得没意思透了。可我又想不出招来!”阿培直言道。
明人想起当年自己十八岁,自己倒没重视。父母很在意。他们没给钱,是在自己家摆了一桌。除了家人外,还把邻居也叫了几个。最难堪的是,还把楼上一位明人怎么也不喜欢的同班女生也叫上了。那种窘迫,现在想来,都想往地底里钻。现在的孩子,自由多了,应该可以自己选择独特的方式。他拍了拍阿培的肩膀,说,好好想想,一定会找到你认为很有意义的活动的。
这天,邻居的微信群里,有人发出了一组新年慈善捐献的照片。还附了一段文字旁白。其中一位网络老板,正举着一支模拟支票,上写600万人民币。还有一张照片是一位中年妇女,在孩子十岁生日时,向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一千元人民币,说她结婚后迟迟不能生育,终于在她近40岁时,生了一个孩子。从那时起,她就开始每年捐赠。这几日,孩子因病住院,她还特意赶来参加捐赠活动。
有人就跟帖道:“有钱就任性。等到我赚了钱,发了财,也一定去捐赠,弄个慈善家干干。”
也有人说:“用捐赠方式祈求孩子安康,也如同烧香拜佛吧。”
之后评论不断,有的意见相左,争论不休,还撩起了一丁点火药味。连阿培的父亲也发言道:“慈善要有能力的。”
明人看罢摇了摇头,只发了一句:“慈善时时由心,慈善人人可为。”便关上手机,忙自己的事去了。有的事多争无聊呀。
当晚,明人习惯性地刷屏,发现邻居微信群又热闹了起来,明人再定睛查看,原来是阿培成了主角,说他把老爸给他请客的钱,捐给了慈善基金会,由此引发了一番争论。连他的父亲也无可奈何地表述:这还不是你应该做的事。附和者不少。
许多邻居也为阿培点赞。凡人善举的公众号上,阿培阳光一般地微笑着,谦恭地向基金会捐赠了这笔钱。他自己说道:父亲既然把钱给了我,就可由我支配。我把它悉数捐出,是为了助学那些山区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我的十八岁的铭记。
这个阿培,这回又“逆反”了一回他的父亲。但明人心里赞叹:这个孩子是个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