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力”逐水而居

(2019-03-29 11:27:14)
标签:

文化

文章

分类: 消息

2019年3月31日《新民晚报》读书版推荐并评论

灵力逐水而居

——读安谅《逐梦之旅》

朱强

读完安谅的《逐梦之旅》,我慨叹作者果真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他的“见异思迁”主要体现在他对于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生活通常都是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情随事迁,思随景动,《逐梦之旅》既有美文的风韵又有思想随笔的气质。

写作是需要沉潜下来向内发掘的创作,可是日常里千篇一律的琐碎庸常,对渴望得到滋养的敏锐灵魂来说,无疑是一种磨损和消耗。我们认为小说创作需要丰富的现实经验,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庞杂浩大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散文创作中的重要性。

安谅在《逐梦之旅》中,他把这种喷薄而出的“力比多”运化自如,身体和灵魂的每一寸肌体所拥有的感知力外化到最大程度,乃至成为一种宝贵的灵力安谅就凭借着这种寻常人无法拥有的灵力触角,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那些掩藏在纷繁表象内里的——作为人这一物种所拥有的人性物性以及美学认知牵扯出来。

逐梦之旅不仅仅是空间上的逐梦,同时也是一次精神和心灵层面的探微。全书分为七个小辑,作者明显对目录的安排经过了审慎细致的考虑,每一辑有相对集中的叙事抒情的诉求,同时又照顾到全书整体协调依照具体情况,在每一辑、每一篇乃至每一个叙事情境中穿插闪藏不同的叙事元素,呈现既整合又交错又有层次的文本结构,显得工整不失棱角,有力、不失精致。

空间上,安谅选取风貌截然不同的地域作为描写的地理背景,既有历史文化古城,又有风景名胜之地;既有塞北关外的大漠,也有水波横渡的江南;既包含祖国的天然河山,也不乏西欧中亚异域风情;既有广阔的外围风光,同时也注视到斗室之趣……当然如果安谅仅仅把文本当做走马观花式的游记来经营,那么便不值一提了,很明显,安谅在下笔之初就怀抱有更大的野心,这种野心让安谅审慎自觉地避开了那些搔痒式的浮光掠影的文字游戏,转而选择了一种更艰难也更有书写价值的文本切入方式。

在安谅眼中,不同的地域环境孵化出不同文明、文化安谅注意到了地域之间这种差异,并把它们放在自己的文本维度里,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呈现;更难能可贵的是,安谅捕捉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文明的交合与碰撞,以及人性中不以外力改变的微妙特质,这种求同存异的追求始终贯彻在安谅的筑梦之旅中,同时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个散文作家的坚守与真诚。

不同于余秋雨的沧桑厚重、周国平的质朴平实,安谅也不是在时空变换中以依葫芦画瓢的方式来敷衍几篇高级游记,他不仅把不同的文化地理环境作为抒发不同生命体验的沃土,更是把这沃土所滋生出的灵力延伸到文化、历史、人性、时空与人及宇宙与人的关系的方方面面。

这些篇章都精短耐读,《西出阳关拜班超》中,作者跨越时空,用想象和换位的办法,和班超进行隔空精神对话的同时,也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无限真实地去接近历史。《阿狗其事》中,作者用不无悲悯的关切视角对底层民众的生存真相进行了一次排演,却不让人觉得虚矫。《片刻的忏悔》选取日常生活中几个危急画面进行描摹,颇有鲁迅先生《一件小事》所有的凌厉,却多了一份涌动着光辉的人性温情。《居室,有一种气息》体现的了一名作家对日常生活拥有的文学敏悟……

安谅的精短不仅表现在他的文本篇幅上,同时也是他作为一位文学经脉高度敏锐的散文作家的所具备的优势,他总能用寥寥数语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点和不为常人所见的人性幽微,因此就避免了在文本上对书写对象的冗余描画而造成的亵渎式的泛滥,显得凌厉而整饬。

而这样一颗敏锐的灵魂总是像逐水而居的迁徙动物一样,需要足够饱满多汁的草料进行滋养,而文学的养分则不仅来自书斋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更多的是作者在内心深处对自我僭越和突破,读完《逐梦之旅》,我们有理由相信安谅的迁徙会向更深更辽远的地方挺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思
后一篇:最难是选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