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生命的感动

(2018-06-24 00:27:14)
标签:

文化

文章

分类: 消息

安谅散文集《寻找生命的感动》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寻找生命的感动

安谅散文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中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近日揭晓。安谅第九本散文集《寻找生命的感动》获此殊荣。


  安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繁忙公务之余,业余笔耕不辍,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多有获奖或列全国年度排行榜。《寻找生命的感动》收集了作者近八十余篇散文作品,是作者前些年援疆期间所撰,许多篇什为各地报刊转载,广为传播,脍炙人口。


冰心散文奖是由中国散文学会主办,两年评奖一次,是中国散文的最高奖项之一。


寻找生命的感动

《寻找生命的感动》内容简介:


《寻找生命的感动》是著名散文家安谅先生2016年推出的一部散文力作。荣获2016年度全国散文年会优秀作品一等奖(最高奖,与韩静霆等同列)。他以极小的点切入,带人进入广阔的生命体验里,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伟大,庄严,神圣,有的只是一些寻常细微甚至很可能被忽略的风景。 


尽管他的写作呈现出一种轻盈之美,它又不同一般的心灵鸡汤。在琐碎细小的事物背后,可以看到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觉。禅意,学识,智慧,以及一种深切的悲悯意识都在这个集子里很好的呈现出来了。 


同时,我们又在里面看到了一种纠缠之美,生活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纠缠。对个人经验的珍视,对无法来得及驻足的风景的告别,对世声灯影,浮华人间的复杂感受都糅杂在此书中。 


当纳兰容若,李商隐,弘一法师的身影逐渐远去,多情人无可奈何,但《寻找生命的感动》来了。这可能是多情人的一种莫大慰藉。


寻找生命的感动

百花洲出版社出版的安谅散文集《寻找生命的感动》


安谅有一种经天纬地之才,这种经天纬地,并不是说他在文字场中南征北战、奋力厮杀,制造着排山倒海、人仰马翻的局面,而是他的文字发乎于心,诉之以情,个人的胸怀气度与精神寄托通过文字得到了很好的外化。句句见我,字字见肉。人文一体,他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深长的时间走廊,在天、地、人心与人文之间构建了一个自由往来的通道。


可是纵观他文章的结构,又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闹气腾腾、讲究排场,追求所谓的气势与阔大场面。相反,那些宏大的事物一旦进入到了他的文本,就以一种特别轻盈、细小、日常化的面孔出现了。比如当冬宫、汶川地震、戈壁与锡提亚古城落在他的笔下,往往就集聚成了一个细小的点。长天大地,滚滚江水都成了一个回眸、一个闪念、一个深长的喟叹。他知道怎样化实为虚,化有为无,山河历史在他的面前,只留下一个背景。他把那些坚硬、沉重、甚至疼痛的东西融入到自己血脉、骨髓中,让他们获得了某种温度与力量。


《寻找生命的感动》正是如此,这些感动具体而微落在实处,具备了一种清晰有序的纹理。安谅所提供的人生的诸多细节让这本书获得一种亮度。从众多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人情感与心灵的历程,也可以洞见人事与时代变迁。同学、故友、师长以及亲人在安谅的文字中像光一样迸射出来,让我们突然愣住,触摸到了时间的冷与热。邻居的王家姆妈、上世纪70年代的中山东一路、美丽的周老师以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些不曾淡忘的记忆勾勒出时间的轨迹,让这本书获得了一个时间的景深。


安谅的《寻找生命的感动》建构起了一个关于时间的维度,从《躺着的丰碑》《戈壁滩上的法国梧桐》《行走在天池的湖面上》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土地的感恩与敬畏。比如当他写到枣花、一场骤至的雨,整个人就在花的香气与雨的湿凉中融化了,他即是花香亦即是磅礴的雨,他即是沙尘暴亦即是雪。他的文本就在这种不讲究与不雕琢中丰满强大了起来。但无论是大地、时间还是往事,他都有能力找到承载起这些事物的支点。这些支点,可谓之文章中的杠杆的那个支撑,它们并非虚无的气体和歌声,而是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质量,充满着作者的呼吸、血液与生命重量。用这些东西发乎为文,自然能够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当然,最关键的是作者并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什么计策,他只是一个很诚恳的写作者与一个很努力的行走者。我们通过他行文的腔调,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由简单所带来的巨大感染力,比如,深夜接受一个女孩的倾诉,恨自己没有与普希金生活在同一时代,他的这种诗人气质让这个文本脱去了许多烟火气息,多了一种出尘的高洁品质。


另外,安谅的文字既不摆架子,也不故弄玄虚,在结构的经营方面表现出一种闲散无为的态度,这种无为恰好让散文获得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这种文体多出了许多的可能。如果我们反过来观察一种文体的生成脉络,就不难发现,当它在结构与技法上越来越追求一种所谓的难度,越来越在字数与体量上花费功夫,越来越使这种文体有了一个所谓的好的标准;那么这种文体就越来越缺乏生命力与新鲜活力。而安谅似乎无心插柳的印证了这一点。在《寻找生命的感动》中,他往往是字数能以八百搞定就绝不拉扯到一千。这样的好处是让他写作此书并没有把胡须给捻断,也没有像气功师傅们憋出一身的内伤来,他的文字始终长长短短、不拘一格,正如走路吃饭打喷嚏,文满则溢,仅此而已。


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个文本可能被遗漏的好处,在于他不仅仅呈现了相对真实的个人经验,不仅仅是让自己沉湎在淡淡的感伤里。同时,他还很诚恳的、甚至可谓勇敢的正视了自己与自己的灵魂。最终,不论这种拷问与审视有没有结果;至少,这种犀利、富有锐气的目光将给人留下一个难忘的印象。


摘自文艺报,作者:朱强




在安谅先生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是生机勃勃的,于是他赋予了它激情与沉淀,哪怕是生活中的点滴,在他的笔下都可以是温暖人心、心生感慨的。他的每一篇散文,看似信手拈来,读起来却都颇有趣味,语言十分的生动活泼。描写、刻画都颇有心得,文字虽是印在纸上,纸虽是平面的,但眼前看到的是立体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感觉手是可以触摸到它们的一般,真实地出现在我眼前,唤起了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


文学的特质是温暖人心,文学告诉心灵,这世界,这人心,还是有善有爱,可近可亲的,即便文字揭示的是残酷冷峻,但直抵心灵的仍是寒冽中的一抹温暖,虚伪中的一片真情至性,这是散文集《寻找生命的感动》的作者安谅先生通过此书想表达的创作独白。


寻找生命的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