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章杂谈 |
分类: 短小说 |
已刊于2016年7月31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明人看世界专栏
受托无门
安 谅
当老苏夫妇气喘吁吁,满脸汗水地站在明人的家门口时,明人此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种压力。
三个月前,老苏就摸上门来,还提了一篮覆盖着一层塑料薄膜的水果。敲响房门的声音是断断续续的,细弱如丝。所以,明人是好长一会才有所发觉,又屏气凝神地倾听了几十秒,断定确实有人敲门时,才去打开房门的。
门口站着的老苏,一脸歉意。这周末打扰明人,又似乎出于无奈。这句话是老苏断句式的言辞中,在明人的耳里拼凑而成的。明人微笑,相迎的目光殷殷中,也流露出一丝疑问:怎么不按门铃呢?老苏迅速捕捉到了明人的这一困惑,他连忙用手指了指门铃,说:“我按了,好像是坏了。按了好几次。”明人随即按了几下门铃,果然,不闻声响。
明人把老苏迎进屋,入座不久,老苏就说了来意,虽然也是断句式的言辞,但明人还是很快听明白了。老苏有个小外孙,到了上幼儿园的当口,他们街道有个叫未来的幼儿园,名气不小。据说,想入园的人很多,他想让明人帮忙,找到关系能顺利入园。他相信老领导会有办法。
这未来幼儿园的名字,明人之前从未听说过。明人并非地区或教育部门工作,只是一家国企的老总。不过看着老苏目光激动,平素就蛮热心的明人轻轻点了点头:“我去试试吧。”老苏闻之,则笑得脸上的皱纹都状若菊花瓣了:“那就先谢谢你了,这是我家的大事呀!”
这三个月里,明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确实为这事操过心。他找过一位曾经的好友,现在还在市里某部门任职的蔡兄。蔡兄一阵寒暄后,说他与该地区的人也不太打交道,找不到受托之人。断了电话后,明人愣怔在那儿好久,一时没能回过神来!没想到蔡兄如此直白如此推托,也许人家实在是太忙了。
他从微信通讯录中又找着了一位曾在该地区工作过的领导。发了微信过去,语句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语气里有恳请也有看您方便的意思。文字后面还附加了一个微笑,和双手作揖的脸谱。虽然接触不多,但人家还是很快回复了,说自己离开该地区已有数年,好多岗位都换了新人。
这事没办成,明人的心情也有点像这大伏天,心急火燎的。
也就在这时,老苏夫妇大热天爬了八层楼梯(大楼电梯正巧出故障),又一次敲响了明人的家门。门铃修好了,又坏了,忙得陀螺转的明人也没空再修理,门铃仍是一个摆设。
这回,他们还拎着两盒保健品,像是刚从超市买来的,目光仍是那么殷切。两位都是退休了的企业干部,他们反复强调,他们的女儿女婿也都是无门无路的老实人,在公司打工。他们不出面不行。这样的执着认真,令明人更深刻地理解了“这是我家的大事呀!”的含义,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明人在他们离开之后,把书房的那份正抓紧修改的单位的报告,往边上推了推,打开通讯录逐一搜索起来。找到了几个似乎沾点边儿的,路道也粗的熟人,又拨了电话过去。这些朋友都很热情,电话里也充满笑声欢语,但谈到这未来幼儿园的事,就如天气晴转阴似的,气氛就有点冷,交流就有点卡壳。有一位兄弟干脆说道:“也不一定搞不定,让他找对人,出点血(即出点钱)呗!”想到老苏老实巴交的模样,明人立即予以否定了。
明人急火攻心,头也疼了。原来这幼儿园的区区小事,竟然这么难搞定。
又好几周过去,老苏所托之事还没有一点眉目。中午食堂吃饭时,手机振动了,显示的是老苏来电。明人忽然感到胃部一紧,脸色也都有点苍白了。他没接老苏的电话。这时,手机又振动了一下,有一短信进来了。他很不情愿地拉开屏幕,进入信息栏,他看见一条来自老苏的信息:“领导,我小外孙已接到未来幼儿园的入园通知了,是我女婿拿着户口本直接去幼儿园报名的,等了两个礼拜,就接到通知了。谢谢您了,领导,让您费心了!”明人不由地深深舒了一口气,这回他感觉掌中的手机,轻如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