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赛有个上海园

(2016-06-13 15:33:15)
标签:

文化

文学

文章

小说

分类: 短小说

已刊于2016613日《劳动报》文华副刊

马赛有个上海园

 

安谅

五月的马赛,气温宜人。一次现场考察,马赛市政府安排在了南部的植物园。车至附近,移步入园,集体驻足处,是又一扇门洞,月形的,正上方竟镌刻着三个字:上海园。有人先发现了,忙兴奋地叫喊了我名字,目光刚四下找寻我的背影。又有人发现了,也跟着喊叫我。我也一眼望见了这几个字,未免高兴,也多少滋生出一点骄傲。我们在法国已呆了半个多月,在他乡遇见与故乡有关的事务,总是特别敏感,也特别激动。我是我们这一行中唯一的上海人,同行们其实与我一起敏感着,激动着。我们没想到,在这地中海之滨,会见到以上海命名的园林,更没想到,当局安排的这一场考察的重点,竟是来自中国的如此特色的江南园林。

一位身材硕壮的中年妇女,还在门口迎候着,她是马赛市的副市长,是专程赶来陪同我们参观的。在大家的撺掇下,我和副市长莫妮克·科尔迪埃女士首先合影,随即团队集体合影。然后步入这树木茂盛,花草馥郁的这一片园林。

迎面是一幢仿明朝建筑,红漆的房柱,有些色块剥落。灰瓦飞檐,显示了凝重与情趣的统一。与厅堂相连的游廊则向屋后延伸,有一种清幽之感。这个仅有一百多平方米的建筑,是各类接待,交流和仪式的主办场所。右侧的湖心亭是仿照豫园而建的,曼妙含蓄,韵味隽永。小巧的泛着些许涟漪的水面下,尺余的锦鲤鱼在悠悠游弋,生动活泼。假山石在湖畔挺立。而花岗岩的照壁,精雕细刻而成,具有艺术的质地。在莫妮卡女士的引领下,又感觉到了上海新天地、百年外滩的浓缩景致。石刻的日昝则更让我联想到了当年世纪大道的建设,和如今依然在环岛中间矗立着的巨大的日昝和它的设计者、英年早逝的陈逸飞先生。

这里柳、松、竹、棕榈、玉兰、枫树等,都是中国的植物。有的只是取材于法国。棕榈树和这里迎春、海棠、梅和牡丹等,争奇斗艳,在湖畔路边,在树木丛中,廊屋之间,竞相绽放。

有一位同仁在园子里逡巡,居然拍摄到了据说来自上海的野鸭……,整个园子不过三千平方米,却是清香弥漫,满是浓郁的中国味道。

是在2004年,中法建交四十周年,从上海装箱,将中国材料运送到了马赛。建筑所用的,除了砖块和水泥采用当地的外,余皆属于中国产。20多工人据说雷打不动地干了三个月,就把这个园林建成开放了。启用那天,很多当地人闻讯而来,兴致盎然。后来,这里举办过许多活动,包括中国式茶艺、花艺之类,都在这个平台得以交流展示。

在园内徘徊,仿佛回家一般的感觉,心情如同这园子一样宁静恬适。

临别,我对莫妮克女士坦率地说,贵国把这园子印上了邮票,这个做得不错。不过,园子里只有法文的文字介绍,没有中文的参与,这是一大遗憾。她说你说的对,我们想办法安排。我笑了,说,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会向往这里,来到这里。这里也会愈来愈美丽。她也笑了,她说她相信这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他乡遇老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