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克兰入关记

(2016-03-28 11:08:21)
标签:

文化

文学

文章

分类: 散文

已刊于2016年3月27曰《劳动报》文华副刊

《乌克兰入关记》


安谅 


 


时差已搅乱了生物钟。今天时深时浅地睡了四个多小时,凌晨三点就起床了。从圣彼得堡坐飞机到莫斯科,再转机到辛菲罗波尔。一路疲惫,飞机其实行驶得挺平稳,但只是看书、稍作打盹,无心思和心力写作。


辛菲罗波尔机场不大,如果不是紧挨着的一个空军训练基地,民用部分大约只能称是一个巴掌大的地方了。航站楼只是一溜低矮的房子,没有手臂般伸展的廊桥,飞机与航站楼之间短短的距离,用的是车辆摆渡。


入关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你无法想象,乌克兰的边防人员在忙乎什么,同时又怀有什么样的思路查核我们。我们这拨人都是第一次到乌克兰,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按照既有思维围着一根梁柱填写入关表格,折腾了半天,同机的乘客都入关了,一个警察走来,边说边比划着,我们才明白,我们是毋需填此表格的。然后遵嘱递上邀请函和每人的护照,戴眼镜的女边检在工作台前拨电话。我们猜是在与邀请单位和入住酒店联系核实,心想这很快就可以入关了。一个穿着制服的边检还与我们说笑,他说了几句什么,,又指了指我们,原来他发现我们这一拨人绝大多数都戴着眼镜。可见气氛是友好的。不久,一个边检引领我们,我们不解其意,走过去一看,那是一个角落,有一排座位,我们面面相觑,预感情况有所不妙。忽然背后响起擂门声,一阵又一阵,也不说话,仔细一瞅,是一扇门,外边上了锁。是什么人被关在里面了,我们猜测着,用的是国语,不怕别人听见。这擂门声,执拗而无奈,静寂中扣人心扉,加剧了我们担忧和烦躁。边检官一次又一次地走过来,问上几句,又踅回对面的小屋。问返程机票,问接待具体单位,问去基辅干什么,问在乌呆几天⋯⋯,如此反复,不厌其烦。只见那间小屋45个人在忙乎,估计都在忙我们的事,护照在他们手上,或与电脑上对照,或对着灯光仰首透视⋯⋯


又来了几个中东模样的乘客,据说出了关又被""进来的,但核查一畨,很快走了。那关着的人也由一个穿制服的人打开门,带了出去,那人像是阿拉伯人,一个中年男子。应该也入关了。同行有人说,如果我们人少,兴许也被关进这小屋了。我说这人可能什么地方有问题,才受此待遇的,不要杞人忧天呀。


也许是累了,也许真有点难耐,有的人萎靡不振,我笑说,这样子都像是难民了。


我让大家稍安毋躁。我们是正当途径,正常公务,不必担心。之前不是已有提醒,第一次入关一般时间都在1.52.5小时之间,要有足够的耐心。看来,我们事先都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后来有消息,邀请我们的雅尔塔政府也与边检去电了。后来,我们当地的导游小余也随同一小个子边检进来了。这仿佛是一个转机,或者是至少稍稍加快了节奏。又一次询问之后(自然有小余应对),只听小屋里响起了呯呯的盖戳声。这是鞭炮声声呀。


瘦高个拿出一摞护照出来了,他一个一个叫名字,发护照,像给我们授勋。刚发了两人,屋子里电话又响,他去接了,又过来收走两人的护照。我们不知又碰到什么问题,他旋即又来"授勋"了。我名字没叫,他看一眼就递给我了,他知道我是这里的"leader"


再回到出关处,一个小伙子又挡在前面,用英文说了几句,我们听懂了,他是问有没有中国茶,我们中的一个正巧挎包里有一盒龙井,给了他,他眉飞色舞,说了一声:"0Kwelcome!"


再一次核验护照。工作台设施简陋,玻璃返光中,唯见一台电脑。边检官坐在那儿,又化费了好几分钟。


这设施落后,信息也未联网,只能用电话等老方法核实,是否是影响效率的一大因素呢?还有固有的观念,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异国客人,是否也是主要内因?我们当年也不是这样吗?走过这一程,也用了多少年呀!


开放的心态,太重要了!


后来听小余说,他在外边,想进来,那个戴眼镜的女边检是个负责人,没同意。她离开时问他,这批中国人来雅尔塔干什么。他回说是"开会。"她没吱声,走了。因为他常来接客,边检官认识他,那个小个子就把让他进来了。


入关拿了托运行李,我抬腕看表,用了大约一小时五十分钟,如此,预告的时间区间,只在前段,我们还算是幸运的,但大伙儿已少有兴奋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乡雨
后一篇:菜刀和剪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