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有条陡坡路
(2016-03-23 09:08:17)
标签:
文化文学文章小说 |
分类: 散文 |
已刊于2016年3月21日《文汇报》笔会版
基辅有条陡坡路
安谅
基辅有一条街巷,不长,仅700多米。但却颇有特色。
它是一条斜坡,我目测了一下,大约30度的倾斜。如果是一个滑梯的话,完全可以自由而又轻松地滑落。但是它是一条路,倘若如此溜滑,车辆和行人必定难以行进。
所以这条路从头至尾铺砌的都是石头。不仅路面如此,连侧平石都是几近方方正正的台石路。这样一条台石路,历经近一个世纪,依然无甚毁坏,路面平整,古朴而又坚实。一辆辆小车或轰鸣而上,或轻盈而下,仿佛在传世的琴键上弹奏一曲现代文明的乐章。
一个当地小伙子骑着一辆自行车,从人行道上行驶。他玩杂技一般,侧身用左脚踩住后轮,或轻或重,自行车忽疾忽缓。他熟练地避开行人,有时一个急骤的停顿,有时一个顺畅而又快速的下滑,如燕子展翅,自信而飘逸。
据说在基辅,有钱人才骑自行车,那是用来休闲和玩耍的。那么,这小伙子是不是属于"富二代"呢。想起在国内那些在夜晚飙车的"富二代"。
路中间间或一两个铁窨井,一种是横条式的透空,一种是严严实实的整块,年代都已久远。下水道如此早的设计埋设,也佐证着这个城市的悠悠文明。
这条古老的台阶路能够原样存留,也是值得肯定的。
陡峭的斜坡高处的一端,是富人居住,低处的那头,则是贫穷的市民蜗居。而有趣的是这斜坡的两侧,摊位相连,甚至一侧两排摊位,还挤出了一个狭窄却富有生气的步行小径,让人生出别有洞天之感。
设摊摆放的多是乌克兰当地的工艺物品等,比较引人注目的当是油画,邮票,各类饰品、纪念品,以及前苏联时期的望远镜等用品。物产算得上丰富。在这里风釆纷呈,风情独特。不管富人穷人,无论本土还是异乡人,来此浏览甚或淘宝的,都随时可见。
这条陡坡似乎把穷人富人联系在一起了。但高低差距依然还在。
因为当年在坡侧建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教堂,名曰安德烈。此条街不久也跟着起名叫安德烈路了。
教堂或许让人心里稍许平衡,贫富悬殊的现实却无法消失。而真正建筑和文化的传承,又与贫富无关。
在这斜坡徘徊回味,思绪翩然,如同在高低音阶翻飞,联想葳蕤。
冬天里,街巷行人稀落,穿堂风打在脸上微微生疼。
这700多米,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是冷热交集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