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总在转场》简平

(2014-04-04 20:42:12)
标签:

手机博客

文化

杂谈

分类: 消息

                                    《人生总在转场》

                                                     简平

   人生总在转场

    安谅的散文集新著《戈壁滩上的真相》,被他自己列为“沙枣花香系列作品”。沙枣花在安谅的文学创作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我没有见过沙枣花,我是从安谅的文字中得知这一生长于戈壁沙漠的花卉的,金黄璀璨,呈喇叭状,香气扑鼻,五六月的时候开满了成片成片的花枣树的枝头。安谅身居上海,之所以醉心于遥远边塞的沙枣花,那是因为其中融入了他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在安谅去援疆工作不久,就开始读到他写自新疆的充满浓郁沙枣花香的散文。他在《像芦苇一样活着》中,崇尚芦苇没有胡杨那般高大伟岸,孱弱卑微得无法登堂入室,但它的清秀孤傲,它的坚韧执著,却有一种令人心动的力量。他在《人生的转场》中,描述哈萨克牧民按照气候的寒暖、地形的坡向、牧草的长势,而在一定的区域内转季放牧,“牧道,一定存在,它是生命得以兴旺的驿站,是逐水草而居写在山峦上的诗文。”我很喜欢他写的《亲近沙漠的履历》,在这篇文章中,他感叹惯有的途径和空间使人的心地只囿于狭隘的一方,而在飞沙走石、凄清天边的沙漠里,可以找寻一种急需的滋养,一种能让神经坚强,能令眼睛炯炯,能使心灵在沉重中寻觅天堑变通途的豁亮。

    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总会想象安谅在辽阔的西域边陲奔走的样子。他是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但他同时又是一位作家,这使他有可能以不同的角度和姿态来审视和认识生活。如果说工作给予他更多的机会,那么,写作则赋予了他更多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因为打上了文学的印记,则有了别一种精神的层面和境界。都说文字即为心声,我想,工作之余,当安谅在夜晚坐在喀什噶尔上海援疆楼里的书桌前面,在氤氲的灯光下,安静地写着自己的文字时,在他心里不仅有帕米尔高原上的红其拉普哨所,有古丝绸之路上的烽燧遗址,有汩汩流淌的叶尔羌河,有突兀而壮观的库都鲁克大峡谷,还有那一千九百年前的“援疆干部”班超。在《西出阳关拜班超》一文中,安谅写道:“我也一直在猜测,倘若班超留恋亲情,在乎安逸看重俸禄,甚或担忧自我,他还会有这样的动力和行为吗?”那如今向西出发的安谅,自己又作何想?他说:“一千九百年之后,我也出发了,登上飞机舷梯的那一瞬间,我心平如镜,没有悲喜,也忘却了宠辱,我只将未来视为一次重要的人生旅途。”

    或许,这就是安谅笔下的“转场”的另一番涵义了。原来,他是觉得除了填写的履历,人生还应该需要一种阅历的,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一种视野,一种历练,一种冲击心灵、激发心思的放眼。我相信,援疆是安谅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阅历,而这阅历犹如一次人生的转场,带来的是生机和繁茂。据说,不日,安谅又将面临新的工作“转场”,那么,此刻,我们就从《戈壁滩上的真相》这本散文集中探询征战前的他的内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