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2012年6月3日《新闻晚报》副刊“沪新线”专栏
我的“明人明言”
安谅
我开始系统地,连续地,一发不可收拾地撰写≪明人明言≫,还得归功于微博。它给了我诸多启发,给了我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也源源不断地给了我动力和灵感的激励。
追根溯源,我在念中学时,就喜欢采用这种短句抒发情怀,表述心志。后来在报刊上还断断续续地发表过一些。即便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忙于公务,写作已有所懈怠了,但以此记录生活的观感,思想的火花,亦然一种习惯了。
微博开设之后,我所发博文,均系即兴涂鸦,大都是诗,在半夜无声地啼鸣,一首又一首,象我的练笔本了,但大多数落屏不久,也见诸纸质媒体了。也写过几则短句,凝练如诗,也有点嚼头。后来一想,何不充分利用茶余饭后,出差乃至出恭期间,积腋成裘,积少成多,以此成就自己不算太小的心愿呢。不比先秦诸子,至少也能荟萃当代人生沉思录吧。
起先,只是每天一条,一字一句,都期望闪金烁银。“离开过故乡的才能品评故乡,因为只有离开才愈益懂得回味,才更加知道珍惜。”“诗乃心声,也是佛音。有时呢喃,有时无语有时衔在鸟儿的喙中,有时穿越你我的心空,倘若你的心湖涟漪微漾,抑或汹涌波涛渐趋宁静,那是我的诗飞掠而过。没有带走一丝云彩,悄悄留下了一片森林。”后来,文思泉涌,有时一天三、五条,腹稿尚未成形,就点击视屏了,感觉不赖,就一键传天下了。还真不是夸张,微博也实在神奇,如同如来佛的掌心,涵容了多少人和事。我现在也拥有数万粉丝,遍布天下(华人世界),有熟悉,更有陌生的从未谋面、也无甚交谈的博友。当一句明人明言发出之后,常常瞬间就有人转发和评论。最多的甚至在一日之内,被转发了上百次。唏嘘感叹,极尽赞美之词者有之,深有同感,引发共鸣的最为广泛,个别的,也会提出反问,陷于思考之中。有的人评论之:你如此每天一条,深邃而富有哲理,必定成为大师了。也有的说:你一定具有一般人无可比拟的生活阅历,否则写不出这样的字句。更有的说:老师,你太智慧了,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感悟……。名人点评也很多,最想提的还是香港卫视的执行台长杨锦麟先生。他在我的一句:“很多狂喊和啸叫,只因浮风奔走;而很多浅吟低唱,则出自于树林深厚。”点评道:这感慨,放在当下,也是很适当的。在“虚名犹如喧闹,会让你暂时的陶醉和满足,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更深重的迷茫和痛苦。”这句屏幕既现,他随即加注一句:求名心切者戒。在“在人生的冬天里让你雪上加霜的,多半是朋友;为你驱散了嗖嗖冷意的,也多半是友情。",老先生@我说:“安谅近来颇多感触!与你所言有共鸣!”杨先生我只一次谋面,微博上却诸多类似的交流,已然老友一般。他每次点评,总会掀起评论新浪,也给我带来许多新的粉丝。
也有很多精彩的点评,无法在此一一述及。也许,我的≪明人明言微语录≫,应该荟萃这些不无价值的感言。
对于我的“明人明言”的题名,少有人发出疑问。这一点着实让我欣慰。我担心咬文嚼字的先生们无情地予以攻讦,我只能疲于应付了。少有疑问,此乃题名不言而喻之故,心之间的沟通和共鸣,当是人之一大乐事。
不过,对于≪明人明言≫的出处,还是有一些博友猜测多多,认为我照本摘录的不少,否则这么多妙语,能流水一般地奔涌?心存此问的,其中也有几位朋友。幸亏有朋友生疑,当面向我询问。我呵呵一笑,立马虚荣了一回,也当面在微博上连写连发了几条,完全即兴,朋友皆惊叹连连,我则不无得意。我以一丁点的才气,咕嘟嘟地带有杂耍卖弄似地,冒了一回泡泡。
坦白说,我的明人明言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它沉积在我的脑海中。某一日,一时的触发,它就会喷涌而出。我追求它的言简意赅,它的回味悠长。字句一如珠玑,意境幽远优美。或哲思,或感喟,或抒情,或唯美。或如泣如诉,或长歌短唱。琅琅上口,令人过目难忘。我在这字句的铺砌中,感受艺术的神奇。我向世界打开了自己的心窗,世界也回馈了我明丽的阳光。
就在这见缝插针的编织中,明人明言已累积了900句。几家报刊副刊设专栏予以刊载。有的以一组主题集中推出,如《孤独的诗絮》:“真正的孤独,是排斥别人,也排斥自已内心。”;“学会在孤独中平静和快乐,人生也就没什么可以令人心惊胆寒! ”;“让孤独开出妍美的花朵,让寂寞变成一座富矿。”;“创造有时又是孤独的,但这孤独事后回味,却有馨香和甜润,回味不尽。”;“一个人写不出心中的孤独,是孤独。一个人写出了孤独,却无处发表,是孤独。一个人发表了孤独,却无人解读,也是孤独。一个人解读了孤独,却无人理会,这是更大的孤独。”;“爱生万物,从春天开始,从爱一棵树木开始,迈出爱的无限绵长和深情款款的路,这一生就无惧孤独。”
有出版社正欲结集出版,隆重推出。新朋旧友,只要上微博的,必谈明人明言。
在好事频频之际,我又迅速捞起了一句明人明言:你给众人一抹温暖,众人给你的是整个春天!但愿这是不会消失的春天,永驻你我他的心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