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拥抱,不是沉没
(2011-05-01 18:13:2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是拥抱,不是沉没
安谅
(已刊于2011年5月1日《新闻晚报》“沪新线”专栏)
在九华山,我与大主持圣富法师晤谈。我说为什么到了我这个年龄,吃苦已算不得了什么,还很想多吃点苦,吃了苦方觉踏实。我知道,我的同龄人很多都视艰苦环境为受罪,把追逐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作为首要选择。圣富法师沉吟片刻,只是说了一句:人生就是苦海,吃苦是必须的。
我的一个同学告诉我,他们不少人都很不理解我的选择。同学中我也是为大家羡慕的所谓成功的人士,已经有一个不错的职位。我却毅然走向了援助贫困地区的队伍。那些受援助的边疆地区是典型的发展落后的区域,气候干燥,春天还都沙尘遮蔽,条件自然艰苦,又远离家乡和亲人。你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也有一些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发问:你什么地方不可以大展身手呀,要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艰辛的工作。我深深地感激他们的同时,也坦然相告,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对我这从未离开过大都市的人来说,能在壮年承担这一重任,实在幸甚。我真不是矫情。我们这些在糖水中长大的城市人,已够幸运,已够幸福,天天都是好日子,有时也不知是啥滋味了。暂别故乡,去到广阔的疆土感受人生,奉献自己,苦中必有乐。说得轻飘一些,你老是蜜糖不离口,偶尔常一下咸苦,是否会倍感甜的滋味呢?三年援疆,真是人生中的“偶尔”。想当年上海数十万知青奔赴边疆,那时条件更加艰苦,还不知何时能够重返故乡。有的人将生命都最终埋葬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了。如此一想,我现在经受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我的一倾诉,也常常会赢得众人的真诚理解。这理解又平添了我不少自信和快乐。
苦,还真的是可以有乐的。那种乐,远比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甚或只是器官满足的快乐要深沉得多,持久得多,很养心养神,如上好的醇酒,愈久弥香。
也认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教师。每年暑假,他都要到贫困地区去支教。回来后精神更加焕发,眸子里透露出的光采,让身边人甚为感动。他自己说,他每年一次的支教,不是恩赐别人,而是自我救赎。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让心灵得到充实和安宁,也更珍惜生活,知晓未来。
有一位腰缠万贯的富翁,我挺佩服他。不是羡慕他赚了多少钱,而是他时常会定期到艰苦的地方去跋涉走访。而且从来都是朴素的衣衫,简单的行装,节俭的住行。感觉完全就是一个平常人出行。他去过国内的许多贫穷地区,有时要呆上数十天,过着原始部落人一样的生活。他对自己两个儿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们念小学时,都让他们在寒暑假与自己同行,过艰苦的生活。有一次,儿子从山坡下踩空滚落,几乎奄奄一息。但孩子痊愈之后,不管妻子如何央求,他还是执意让孩子继续与自己同行,在滇西的一个山坳又住了一段时间。
也就是这位老兄的刻苦培养,他的两个孩子都已被锤炼得十分成熟。大学毕业不久,就为他分担了许多事业上的重荷,完全不同一些纨绔子弟,仿佛久经生命的历练。他说:不愿让孩子吃苦,今后必然自己吃苦。
“股神”巴菲特也是育子有方,以至于其次子彼得·巴菲特感叹说:亿万富翁的子女出生时嘴里含的金钥匙,有可能成为插在其后背上的“银匕首”。真是说得颇有哲理。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这里不用赘述了。成功之后,再去经受苦难,那种粹练,是更加可贵的。人生也难负痛苦,在痛苦中感悟,在痛苦中奋起,也一定具有更持久的耐力。
前段时间,与几位朋友闲聊,又扯到痛苦和自找苦吃这个话题。大伙儿掏心掏肺的说,谁没吃过苦,有时痛苦真是财富,你拥有了它,会心灵更纯净、人生更幸福。我很有启发,在返疆的飞机上写了一首短诗《拥抱痛苦》,发在了微博上了。短诗是这样写的:人生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启了痛苦的序幕。既然痛苦就是生命的底色,何不就在上面翩翩起舞。很久以前饱尝的痛苦,很久以后就凝成了甘露,在我虚弱不堪之时,缓缓地注入。胸膛上深剜的伤口,现在长成了沧桑,如同勋章一般,耀眼夺目。我不是炫耀痛苦,拥抱也不等于沉没。如果幸福是一片圣湖,痛苦就是路,只有这条路,才能顺遂心的追逐。我在经历一场痛苦之后,往往脱胎换骨,身心轻盈,也愈加透明了,宛若一颗晶莹的珍珠。倘若更大的痛苦即将来临,就让我们深情地去迎接吧,迎接这上帝的礼物。
发布不久,就遭遇了许多微博友转发和评论的礼遇。有的熟悉的朋友还给我发来短信,表示强烈的共鸣。
我明白,痛苦与艰辛还是有区别,但也是相关联的。不论是艰辛还是痛苦,对现代人来说,真愈益弥足珍贵,在艰辛和痛苦的天地穿行,也会绽放出更加美丽的人生花朵来。
拥抱痛苦和艰辛吧,不是沉没,而是在痛苦和艰辛中寻找到真正的、纯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