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建筑胜境奇观 安谅
(2010-11-08 14:38: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建筑文化散文 |
素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佛教文化相融合并闻名遐迩的九华山,堪称天下胜境,不负莲花佛国之誉,而其寺庙和民宅交相辉映的建筑群,也是胜境中的奇观,令人赞叹。
九华山以寺庙诸多,引得四方游客和香客纷至沓来。据说,九华山原有99座不同风格,形态各异的寺庙,有的导游也许情难割舍,至今坚称仍有99座寺庙现存。而翻阅各种文字记载,都说目前已少了5座,现有94座尚在,大多也是清代晚期建筑。而明清鼎盛时期,则有360多座,有“胜境层层别,高僧院院建”之说,可以想象当时的九华山佛教气氛之浓厚。不过,拥有94座庙宇的山峦,天下也不多见,而且大大小小的寺庙,最大的祗园寺,建筑面积达到 5157平方米,位于九华街东北、插霄峰西麓,明代始建,之后几经扩建和修复,寺院现由大雄宝殿、灵官殿、光明讲堂等九座单体建筑组成,又汇宫殿式建筑与民居式建筑于一处,也是寺中之精品;最小的寺院仅有56平方米,名为朝阳庵,小巧玲珑的特点,倒是与“庵”能匹配的。
九华山寺庙中的肉身殿,是寺庙中最具气势的建筑。到九华山,不到肉身殿,等于没到九华山。肉身殿又曰月身殿,或“月身宝殿”,是供奉着地藏肉身的全地藏塔。它是一座千年古刹了,当年地藏王金乔觉圆寂之后第三年,就建了此塔,后也是几经沧桑。现存殿宇则是清光绪年间整修,1981年又经重新修葺,面貌依然保持完好。肉身殿属于宫殿式建筑风格,素有“殿中有塔”盛名。殿宇高达15米,山门面南,面阔三间,气势非凡,加之宫殿式建筑特有的歇山重檐顶,雕梁画栋,四周又以古木老树相衬,此殿更显威仪。殿中之塔乃是地藏肉身所在的三级石塔,其塔置于汉白玉塔墓之上,七层八方,令人肃然。现今的肉身殿,需81级台阶到达,确实让人仰止。百岁宫也即万年禅寺,也是九华山名寺之一。也始建于明代。1982年九华山得以又一次重建,呈现现在这一摸样。百岁宫为古典式走马通楼结构,利用山体由南向北下缓之势,依坡而建,曲径通幽。大殿与山顶巧妙融合,颇有神斧天工之妙。而具有皖南民居特点的建筑,设置了四落水顶,辟有多功能的天井以及东侧两层楼高的厢房。建筑本身饶有兴味,令人叹赏不止。寺内也保存着无暇和尚的真身,距今已有四百年了。百岁宫香火缭绕,白墙灰瓦,是九华山必去之处。旃檀禅林也是九华山名寺,砖木结构,拥有大雄宝殿和厅堂式民居,建筑也是几经修缮。另外,位于化城峰腰的甘露寺,也与其风格相似,但其寺布局建筑更加复杂,建筑所产生的层次感和效果也很成功。殿宇宽大,楼阁齐崭,在绿树修竹中隐现,更具有一种神秘之感。
在九华山,我还以为最值得称道的是普通而又成片成群的民居。我从上百岁宫的索道上往下俯瞰,更觉其建筑之清爽、朴实和美观。建筑依山而建,建得比较有序,层次也很分明。白墙灰瓦布局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徽式民居的风格。除外,我们曾居住的东崖宾馆、聚龙山庄也是很有特色,结构玲珑,景色诱人,环境清幽,与九华山的自然与人文氛围也比较和谐的。九华山的建筑因地制宜,灵活而又实在,在九华山的浩瀚云雾中,显示出一种生气,也昭示了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