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江之畔的建筑奇迹(安谅)
(2010-09-27 12:45:40)
标签:
文化 |
分类: 建筑文化散文 |
自然,国外建筑特点在厦门还是值得重彩浓墨的。特别是诸多领事馆和万国俱乐部等,既在鼓浪屿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印记,也给这座美岛增添了异国建筑风光。
现已为厦门有关部门改建为旅游酒店的昔日美国领事馆,是一幢不失高贵和庄严的别墅,颇具西方建筑风姿,两层大三角圆柱欧式的楼房,占地不多,但馆前辟建了公园,面向美丽的鹭江,园内绿化齐整,是游人流连忘返之处。这幢建筑,整个的色彩、线条都流畅明快,而采用了古希腊科林斯柱式,又保留了欧洲建筑的稳重之态,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作品。而距离并不远的原荷兰领事馆,则欧式风格相当浓郁,正道院,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最为明显,正厅、廊间、山墙,包括室内装饰也都凸现西欧建筑的特色。曾经毁而重建的原英国领事馆,是两栋单层的建筑,最早建于1870年,室内饰有壁炉,地板也是拼木的,原先的室内物品也十分豪华。在树木掩映之下,这两幢西式小楼倒也颇有另一种韵致,楼前留一个影,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深思。
紧邻英国领事馆的两幢典型的日本现代建筑,毫无疑问这是日本人的杰作。当年日本在此建造领事馆,先建单幢办公楼一栋,面积不大,两层结构,后又建两栋红砖楼,分别为警署和宿舍。如今这些都归国有。小楼门前宽敞、幽静,据说也已作为厦门大学的科研人员宿舍。我在门前逗留,欣喜这一建筑得以保存,也自有特色,也遗憾经过风雨剥蚀,墙面剥落,门窗陈旧。大约是参观者多了,居住者不胜其烦,墙上和大门上都大书特书着:“谢绝参观者入内”一类的字眼,又与这历史建筑不甚和谐。好在能够多浏览一下这一建筑外观,是大多数游人的想法,对此也就不足深究了。
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在鼓浪屿是一种特色。其中笔者尤推白宅建筑,这白氏住宅白墙红顶,由两幢组合而成,长廊、拱窗、柳条小门均引人注目,楼前的小花园更是绚丽多姿。绿树、鲜花、白墙、红砖,这一切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建造此楼的是白氏华人,据介绍,至今这楼仍属于白氏后人。
以中式为主,或带有中西合璧建筑的除上述记述的海棠天构外,位于鹿礁河上的旅菲华侨所建的美园、许家园等也不可忽视。安海路上的忠婆楼等也是不可多得的中西结合的建筑佳品。至于解放之后兴建的钢琴码头,是带有现代抽象派的建筑小品,半拱顶,看上去轻盈,简练,也是鼓浪屿的一个好景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