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谅
安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902
  • 关注人气:2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彼得堡有一种贵夫人的神韵(安谅)

(2010-09-20 12:29:52)
标签:

杂谈

分类: 建筑文化散文

夜幕渐渐隐去,冬雨淅淅沥沥。圣彼得堡,这个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在我的眼前开始清晰起来。短短三天,当领略了诸多的建筑,包括各式桥梁和十八世纪古典风格的宫殿时,我为这座城市的魅力所惊叹而且回味不尽。

彼得大帝在涅瓦河畔兴建了这座城市。据说,当时是极荒凉、荒僻。但崇拜德国文化的彼得大帝,一意孤行,强令按自己的计划和构想建设这个城市,还坚持把俄国的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三百年,这座拥有丰富的庄严而美丽建筑的城市,建筑犹在,风韵犹存。要知道,历经时代风雨,穿越战争洗礼,涅瓦河水可以缓缓流去,这弥足珍贵的建筑却不能有半点闪失,仿佛有耶和华的圣言,对这城市的保护,每个人都那么虔诚,实在。

即便“阿芙乐尔号”还栖身于涅瓦河,那二十世纪初的阵阵炮声好似在耳畔隆隆作响。然而到了冬宫,你才会深刻理解圣彼得堡的市民对历史建筑,对城市的挚爱。起义本身是艰难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乃至刻不容缓,“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已炮对冬宫,完全可以把它砸得稀巴烂,但起义的工人和士兵最终只是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实施空弹炮轰,使得冬宫今天依然辉煌如昨。三百年,冬宫不仅保留了具有巴洛克斯建筑风采的外观,三层楼房都展示了一种富丽堂皇和奇绝的气势,而且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博物馆,它拥有价值连城,内涵丰盈的各类艺术宝藏,堪与卢浮宫和大都会媲美!

在夏宫漫步,虽然十一月的波罗的海未免有些冷峻,吹来的海风已透入骨髓,但眼前夏宫的建筑,包括大宫殿、下花园、玛尔丽宫、奇珍阁、亚历山大花园及茅舍宫,还有葱郁的树木,精致的雕塑和构思精巧的喷泉群,心情不禁愉悦起来。我们看见地上好几处有木箱横除着,不知里面装着什么宝贝,于是当场“智力大冲浪”,各人各发奇想。答案还没完全找对,我发现几位工人正踩在脚手架上摆弄一个颇有特色的花瓶雕塑,我抓拍了一个特写。也就几分钟后,我们再走过时,几块木板已严严实实地把这花瓶给封护住了。恍然明白了,那些木箱实际是俄罗斯人给这些宝贝建筑和文物的衣物,它可以抵御风寒,让这些宝物安然过冬。也是呵,只有细心的呵护,才会使古老的事物依旧魅力不减。

45公里长的涅瓦大街就是古建筑的展示街。喀山大教堂,则以当时帝国特征而建,半圆形的柱廊及其廊后傲然挺立的教堂圆顶,都是建筑的华彩乐章。而其内部及其外墙的细部,都足见艺术和技术完美的结合。畅游涅瓦河,虽然被导游开涮了一次,但涅瓦河是高贵的,是祥和的。它两侧的建筑齐齐整整,没有个性的张扬甚或飞扬跋扈,也绝无标新立异乃至粗俗的流露。它们都这么比肩而坐,谦逊和蔼,温良恭俭让,体现着一种特质。

相比之下,为何我们的有些所谓成功开发地区的建筑,总是那么鹤立鸡群,粉墨登场,那么咄咄逼人,气势凌人,那么骄傲地占据了大片天空,实际上丧失了多少人心呢!

畅游涅瓦河,应该是一个浏览圣彼得堡,感受圣彼得堡,也是深入圣彼得堡的一种美丽的方式。虽然,那个从中国河北到俄罗斯留学的小伙子急功近利,文化上还很贫血,搭的那艘船也不适合游览。但我们还是领略了涅瓦河的魅力。从涅瓦河感受到圣彼得堡建筑特殊的,具有个性,又不乏都市色彩的魅力。首先是桥梁,确实风采各异,在涅瓦河上有序的布局,显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十多座桥在可以游览处展现,本身就形成了一种风景,引人入胜的风景。当然,最为著名,也最具特色的,当属观望开桥的那一景。为了让大型船只也能轻便地在涅瓦河上行驶,圣彼得堡市政当局将一些桥梁改建为吊桥,实际上就是简支梁结构,但弓形桥梁以中心为分割,平常多半紧紧咬合,人车从桥上而过,但到子夜时分,两部分暂且分离,缓缓上升,形成一个水上通道,一批大型船只宛如鱼儿自由穿过。此刻,在夜色苍茫和灯光照明中,桥的两部分就像躺着的涅瓦河高举着两条手臂,美轮美奂。形成不可多得的涅瓦河一景,引无数观光者竞相留影。建筑在此刻与自然和人类如此和谐相处,散发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光芒。大约两个小时后,手臂又缓缓放下,和拳而卧,回归平素的模样,两岸穿梭又自然顺畅,络绎不绝。涅瓦河上的吊桥大都是铁桥,建造得很简单,凝重,也很自如,无甚刻意雕饰,但说是世界桥梁的精品绝不为过。

伊萨基耶夫大教堂,是所有到圣彼得堡观光者必到的教堂。其盛名并不仅在于能和梵蒂冈、佛罗伦萨等大教堂相提并论,其造型和建筑本身就是一部精美无比的作品。从涅瓦河畔望去,金色圆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巍峨高耸,气派肃穆,其气势令人震撼。这座教堂高 102米,据说可容纳14000名信徒礼拜。可以想见场面之恢宏。大教堂圆顶直径为22.15米,三扇巨门重达20吨,整幢建筑物则重达30万吨。教堂四周各有16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相围,每根重达120吨,而且成双排列,山墙被轻轻托举,山墙上雕花图饰也极其精美,从而使得这座建筑极为壮观。据说,大教堂装修所用黄金就多达410公斤,其中圆顶外部镀金就用去100公斤,可见其装饰之豪华和气派。值得欣喜的是,这样一个奢侈的建筑,也像冬宫一样,改为艺术博物馆了,珍藏了许多与其身份相匹配的艺术宝物,不管什么人都可以信步游览参观,享受建筑与艺术品赐予人类的美感了!

在圣彼得堡古建筑保护委员会,两位副主席的介绍也使我们感喟,涅瓦河畔多少年坚持限高,坚决保护古建筑,一种恒定的体制机制后面,是一种执拗的信仰。尊重祖先,尊重历史,尊重文明,最后也是尊重自己。

圣彼得堡,三百年不算长,也不算短,它的故事却是令人寻味的。

 

那天,在圣彼得堡挥就一首自己独创的三十六行诗,记录于此,以见笑各位朋友:

这花岗岩铸就的城市/有一种贵夫人的气质和神韵/毋庸置疑

所有的物体/都是富贵和光荣的载体/无法抗拒

建筑的雍容华丽/是波罗的海/上帝一般的深情相拥

雕塑的粲然精致/是涅瓦河/人性的温柔注视

那残冬落叶的堆积/也舒展着光焰/并且深入大地

冬宫里的宝物/浸透着一种色泽/无法言语比喻

涅夫斯基大道的教堂/具有母亲最宽阔的胸怀/伟大而极致

凯瑟琳花园的布设/散发神奇女子/浪漫的气息

这个城市绝不年轻了/但永不言老/每一个细部都是活力

这个城市也不会衰老/成熟和神秘/使每一处建筑都有记忆

有度,是给女人减压/复古/则是灵魂的涅磐

四易其名/风雨洗礼/基因仍缘于彼得大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