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殇 祭
依杜甫《白帝城最高楼》原韵
肆虐沙尘满树愁,清明泪眼望诗楼。
重温【蜀相】添悲愤,瞻仰【草堂】圆梦游。
笔挞朱门心不改,情怜死骨韵长流。
穷年尝尽黎元苦,呼号奔波到白头。
2012.3.31.
诗圣杜甫的苍凉一生
马晓韬雅评
2012 - 04 - 01
傅永明老师的诗句: “尝尽黎元苦,呼号到白头。” 真是对诗圣一生的经典写照! 欣赏杰作经典之句!
杜甫堪称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他宽广的济世胸怀反映在他描绘的一幅幅黎民苍生画卷里。他创作思想的恢宏让人们沉浸在苍生苦难的万象之中,甚至淡漠了他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是一位最伟大的诗人。
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
(2012-03-29
09:12:27)
【原文】
城尖径仄旌旆愁①,独立缥缈之飞楼②。
峡坼云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游③。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④。
杖藜叹世者谁子⑤?泣血迸空回白头⑥。
【注释】
①城尖:指白帝山尖陡峭,白帝城建在上面。旌旆:指军旗。旌旆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这里说“旌旆愁”,一来说明地势高危,二来说明当时诗人看见时处在战乱中。旌旆尚愁,那么人就可想而知。
②缥缈:指高远不明的样子。楼高好像要飞起来了,所以说“飞楼”。这句形容楼高势状。
③这两句摹写登楼所看到的近景,是真实的景色。上句描写山,下句描绘水。龙虎:指山峡突兀盘踞的样子,峡静所以说“睡”。鼋鼍:形容江流湍急闪烁的样子,水动所以说“游”。日抱:指太阳照在江面好像是环抱着一样。
④这两句描写望远所看到的情景。扶桑:一种神木,传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断石:指峡。长流:指江。
⑤这句写叹世,不见得是为了个人而叹,而是为了黎民。谁子:哪一个,这里是“谁氏之子”的省略语。
⑥这句形容老者捶胸顿足叹息的样子。迸:散、洒。诗人身在高楼,泪散落在空中,因此说是“迸空”。回白头:摇头叹气的样子。
【译文】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赏析】
本诗首联写的是白帝城既高又险的地势。以“尖”字来形容城,突出了城的险峻。而通往这个险峻之地的路径竟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就在这样高危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高楼,看上去好像在飞腾。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登楼之后看到的景致。此联采用了由实转虚的艺术手法。虚实相间,将当时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和潜伏的危机隐隐约约地表现了出来。
颈联写的是诗人极目远眺时的联想,此联采用了由虚入实的艺术手法。
尾联笔锋轻转,对准了诗人自己。“杖藜”、“白头”,说明诗人年纪大了,体弱多病。“谁子”是从周围人的角度来写的。他们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登楼感叹世事,便好奇地打听他究竟是谁。这一问,又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悲伤。试想,诗人一生胸怀天下,才华出众,却屡屡碰壁,四处飘零,老来竟无人知晓,这怎能不让他感到忧伤?人生的坎坷,世事的辛酸,就在这里展露无遗。
霓裳褪尽飞熊梦,怎钓知音渭水鱼。
常羡功名扶社稷,却将意气借诗书。
文章憎命难赊酒,风雨消魂频破庐。
壮志当时悲老病,千秋封圣又何如?!
位卑未敢忘忧国,何计丹心空运筹。
万里奔波多困顿,一生意气不闲愁。
残躯七尺山河病,忠骨千秋日月浮。
不尽长江不尽恨,投诗汨水泣孤舟。
活跃人物和诗
浓浓哀愁情自梳,烟雨弥漫尘卷土。
平川矮岭添新绿,山谷嶙峋鸟飞独。
万物当春乃发生,独自依傍云阁处。
伤泪化作清明雨,残阳锁雾绕香炉。
静 轩
少陵赋卷史长留,名贯长河百代优。
逸士襟怀连广宇,忠臣品格滴烦愁。
流离坎道辛酸度,鼎创新风繾绻求。
诗史赓传成绝响,后人气骨弗相侔。
真诚芸儿美和
秋风不避草檐轻,柳色何曾雪里青?
满目疮痍家国破,千诗痛苦雨云惊。
感时洒泪对花溅,恨别牵愁怨鸟生。
夙愿难酬寒士去,浣花溪月问霜横。
憨憨牛仰杜甫草堂
浣花溪畔仰宗师,鬓发披霜立雪迟。
茅宅更弦沿古式,黄鹂隔叶唱新枝。
黄州未解苏公韵,蜀水犹怀杜圣诗。
昔日文豪长已矣,柳丝依旧掩堂祠。
加载中,请稍候......